文档介绍:门诊抽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抽血室护士操作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作为一名门诊抽血室护士,总结自身经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抽血室护士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经常暴露于各种危害因素之中,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职业性损伤对护士危害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应提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的职业防护能力。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树立全面性防护概念。
【关键词】抽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分析;预防
doi:.1004-7484(x).:1004-7484(2013)-11-6601-021针刺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针刺伤发生时,。发生暴露后感染HBV的几率:6%-30%;感染HCV的几率:3%-10%;感染HIV的几率:%-%。
产生致命后果的同时可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
,不重视自身保护,对针刺伤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针刺伤其中,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在工作忙碌时,仓促的针帽回套更易发生针刺伤。
,未购置足量的、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利器盒,采血针头两针之间的软管距离过短或材质过硬也是导致针刺伤高发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意性、机械性的;抽血拔针时往往图方便不抓针柄,拔除后针尖旋转刺伤操作者及患者,笔者曾因这种不良习惯被丙肝患者针头刺伤。
,介绍各种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特别是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达到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损伤的危害,增强防护知识,做好职业防护的目的。
,如提供便于丢弃利器的容器、使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征集抽血护士对采血器具的要求来采购等。
,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护士要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工作流程要严格、规范。在接触患者的血液时,要记得带上手套,将使用过的针头进行分离并且妥善处理,为了避免被血液污染,医护人员要带上手套,带上手套的被污染的概率会不带手套降低5成左右。经过使用过的针头或者其他医疗垃圾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统一销毁,当护士抽血完成时为了避免刺伤患者,护士要将针柄握住,处处为患者考虑。
,自我保护意识减弱因为操作熟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了急于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随意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除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外,在抽血高峰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