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者的话: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业内人士,目前在美国最大的一家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衍生产品分析和研究工作。
由于职业关系和个人兴趣,我多年以来一直在研究美国的金融体系及其历史变迁,尤其是对美国的几大金融家族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和金融圈子里的很多朋友广泛交流过对中国金融开放的想法,让我非常吃惊的是,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将重蹈日本1990年的覆辙,原因就是,中国对"货币战争"的潜在危险似乎全无准备,对主要对手是谁都很模糊,更谈不上洞察对方的战略战术特点了。
历史的经验表明,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打击决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和以什么方式进行的问题。任何侥幸的心理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前不久,我将自己近5年以来对美国金融内幕的研究整理成了18万字的材料,发给了国内和海外的许多朋友,包括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制定官员,大家一致的感觉是"非常震惊"。我曾和一些中国政府金融主管官员,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朋友探讨过美联储的性质和美元的发行问题,我非常吃惊地发现90%的人都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而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当我拿出无可辩驳的证据时,我相信他们对很多美国金融的观感,发生了改变。
我的朋友们戏称这本书将"颠覆"许多人的金融观念,我倒是觉得,其实是"拨乱反正"。
这本书将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来,世界重大事变中的金融力量"淬取"出来,以新的视角来重新演绎历史的逻辑,并分析了中国真正的对手在历史上进行的历次"货币战争"的基本特点,以及中国的应对之道。
由于本书涉及到大量金融专业知识、西方近代史、法律案例、国际政治、外交与战争、和众多不太为中国读者熟悉的人物,无疑大大增加了本书的难度。但在该书的可读性与专业严谨性的权衡方面,我有时只得更倾向可读性一面,毕竟我不是在写金融教科书。
作者: [美] 曼昆
译者: 梁小民
ISBN: 68
页数: 323;410
定价: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装帧: 平装16开
出版年: 2003-8
此《经济学原理》的第3版把较多篇幅用于应用与政策,较少篇幅用于正规的经济理论。书中主要从供给与需求、企业行为与消费者选择理论、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经济学家们的世界观。
作者简介
N. 格里高利·曼昆(Nicholas Gregory Mankiw, 1958- ),美国经济学家。29岁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非营利性智囊团——国家经济研究局所属的货币经济计划部主任,还被聘为国会预算办公室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曼昆同时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和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
目录······
作者介绍
前言—致教师
前言—致学生
经济学原理:学习指南图
第一篇导言 1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策3作者介绍
前言—致教师
前言—致学生
经济学原理:学习指南图
第一篇导言 1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策3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策17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策39
第二篇供给与需求(Ⅰ):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策55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策77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策97
第三篇供给与需求(Ⅱ):市场和福利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策117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策135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策149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外部性策171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策187
第12章税制的设计策201
第五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生产成本策223
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策241
第15章垄断策259
第16章寡头策287
第17章垄断竞争策311
第六篇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七篇深入研究的题目
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第九篇长期中的实际经济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第27章基本金融工具
第28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
第十篇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货币制度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第十一篇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34章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