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二章构造地形、火山地形
及其堆积物
第一节构造地形
第二节火山地形及其堆积物
第一节构造地形
一、概述
1、构造地形:指地质构造形态在一定程度被破坏,但其基本特点被保留,并在地形的形成中仍起主导作用的地形。
构造地形
原生构造地形:地质构造形态未被破坏或轻微破坏的构造地形
剥蚀构造地形:地质构造形态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剥蚀作用破坏,但仍然控制着地形的基本特点。
2、构造运动地形:能够反映新构造运动的地形。
由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地形:可以看出新地质构造形态和构造变形面
受新构造运动控制的地形:看不出明显的新地质构造形态和构造变形面
1、特征: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地形表面与岩层表面基本吻合。
二、水平岩层构造地形
2、初始地形:沉积的海底及湖底由于构造上升运动浮出水面形成。
构造平原受到河流的侵蚀破坏形成
构造平原不断上升分割形成孤立平顶山
方山进一步剥蚀破坏规模变小形成
单斜构造:一组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状态。
三、单斜地形
1、单面山
由软硬岩层的互层所构成的倾斜构造平原,被剥蚀作用破坏后形成的一种最普通的剥蚀构造地形
单斜地形:由单斜构造形态所造成的地形。
特征: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短而陡,一坡长而缓。
2、猪背岭
特征:由坡角较大的单斜构造形成。
成因:由于坡度大,岩层面所控制的后坡与侵蚀形成的前坡在坡度和长度上大致相等。
主要由背斜、向斜、构造穹隆和盆地等所形成的地形。
四、褶皱地形
1、褶皱翼部
单背山
猪背岭
剥蚀作用
2、褶皱核部
(1)正地形(背斜、穹隆)
洼地
谷地
解理和裂隙发育
易受剥蚀
(2)负地形(向斜、盆地)
山岳
丘陵
往往发育成
地形倒置:正向地质构造表现为相对低的地形,而负向地质构造却形成相对高地形的现象。
但存在例外:若背斜和穹隆的核部由坚硬岩层组成,且裂隙和节理不发育,则受剥蚀后可形成剥蚀背斜山。
四、断层地形
1、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山
A. 断层崖受到轻微的切割;B. 深受切割形成断层三角面和洪积扇;
C. 强烈切割后使断层崖特征消失。
断层崖是由断层形成的陡峭的斜坡或悬崖,是在断层上升盘的边缘形成的。
2、断块地形
包括断层运动形成的正地形和负地形
常见的断块地形是地垒和地堑地形
2010年5月29日,厄瓜多尔的通古拉瓦火山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