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防
课标要求
、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说明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及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以及世界和我国的发展情况,认识RS、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了解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认识防灾与减灾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从立体维度对地理概念、地理问题进行认识、分析和把握,初步学会阅读卫星遥感地图,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地理资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判别分析与综合评价的能力。
客观面对自然灾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减灾防灾,增强减灾防灾的信心。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发展,二是RS、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三是自然灾害的防御。这三部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发展是RS、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的知识基础,RS、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自然灾害的防御的前提条件,自然灾害的防御是目的。本节为第三章的第一节,是开启本章内容的钥匙,有统领全章的作用。本节教材内容与必修3教材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联系紧密,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主动的复习联系以往所学知识内容,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把握侧重点。
重点: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RS、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难点:卫星遥感影像的初步判读;RS与GIS在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报与评估方面的应用。
教学准备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阅读材料】
1998年8月6日,,荆江大堤告急!江汉平原告急!武汉三镇告急!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有关部门按规定启动荆江分洪程序,正式向中央报告,并于下午6点实施人畜大转移。24小时内,。8月7日晚,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就荆江抗洪做出了一系列决议,其中的一项是:根据荆江抗洪的严峻形势,要迅速做好荆江分洪区的群众转移工作,无论是否分洪,都要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并授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审时度势地决断。为此,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一方面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四川、重庆、湖南等省市的蓄水分流力度;另一方面利用同步卫星对长江未来气候、水情实施跟踪监测,并对同步卫星发回的数据及时传递、分析、整理,作出判断。
荆江是否分洪?荆江何时分洪?危急中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最高决策者。8月8日上午,朱镕基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乘专机飞抵荆州。朱镕基同志一下飞机,就冒着酷暑和温家宝同志乘监测艇疾速来到荆江分洪进洪闸前。在对每孔闸门的启闭状况进行仔细询问和检查的同时,他还不停地向身边工作人员了解长江水情和同步卫星跟踪监测的情况。8月16日,根据沙市水位突破45米的危急形势,开闸分洪进入了倒计时。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对分洪区滞留人员采取“拉网”式检查,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1998年最终没有决策分洪……
【启发提问】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