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人物语言写尽个性.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物语言写尽个性.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9/14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物语言写尽个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物语言写尽个性
向志国
仔细阅读《鸿门宴》,发现人物对话描写很有特点。
一是项羽说的话少而短,刘邦说的话多而长。
本文写项羽说话共8次,说话最长、字数最多的一次是“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含标点共21个字,次之是“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含标点共13个字,一般一句为五六个字,字数最少的一次是一个“诺”字。写刘邦说话共11次,字数最多的一次是请项伯在项羽面前替自己解释的话,刘邦一口气说了67个字,次之是刘邦来到鸿门当面向项羽道歉,一口气说出56个字。从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说话次数和语句长短来看,我们会发现两人有完全不同的性格,一个不善言谈,一个巧舌如簧。
二是项羽说话直露而刘邦说话圆滑。
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听刘邦说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羽脱口而出说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急欲表白自己的清白,说话没有半点设防。而刘邦则完全不同,面对紧急情况,在张良面前他总是先说“为之奈何”,先听一听谋士的意见;张良询问是谁替他出此下策,他不直言其人姓名而说是一个“鲰生”;在项伯面前,他把自己说成是处处替项羽考虑的有情有义的人,完全掩盖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在项羽面前说的那一番话,更体现出他的圆滑,套近乎、叙关系时说“臣与将军”,把自己摆在主动地位,说两人关系有隙时说“将军与臣”,置项羽于首要位置,使得项羽急忙辩解,脱口说出刘方告密者曹无伤,为后来刘邦除掉内奸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是项刘双方谋土说话一个气盛一个气和。
项羽的谋士范增在项羽面前说话时商量语气不够,唯我意识较强,要充分显示自己的判断与算计准确无误,维护自己作为一个谋士的策略权威;与项庄说话时居高临下,动则晓示利害,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其中“若属”带有很强的训斥口吻;面对众人,在项羽面前,敢叱项羽为“竖子”。这些语言描写刻画出他精明自负、倚老卖老的形象。而刘邦的谋士张良在大难临头之时首先考虑的是刘邦的安危,认为“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在刘邦束手无策之时,他主动出谋划策,敢担义务,以积极、主动、配合的态度去面对危机,例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大王来何操”等等。从双方谋士的说话语气完全可以看出上下关系的亲疏、人心之向背,整个阵营是
否同心同德,如刘邦阵营上下配合非常默契,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良好局面,为后来取胜奠定了基础。而这一切又完全取决于将帅,间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