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6周邦彦.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6周邦彦.doc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18/9/14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6周邦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6周邦彦(三)
我们现在再看他一首比较有政治上悲慨的另一类词: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渡江云)小石
这首词过去的读者没有看到他有什么深意,评论这首词的人,以为他就是写春天,写在船上的一个宴会。但是,不是的。这个宴会是假的。“愁宴阑、风翻旗尾”,那是假的,没有一个宴会。
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呢?他说“晴岚低楚甸”。岚,是山上的烟霭。天气晴朗的时候,远山有时好像是有一层淡黄色的烟霭迷濛的样子。他说在晴天之下远山的烟岚低低地笼罩在楚地的一片原野之上。楚甸说的是哪里呢?原来旧党用事之时,他曾被贬到庐州,后到过荆州、溧水。可是,等到哲宗执政了,把当时赞美新政的人召回来,他也被召回汴京了。当他要回到汴京去的时候,罗忼烈先生以为他曾经一度从溧水又重游了旧地-荆州。可能就是这次行程,他本来是被召、应该要回京了,而在重游荆州时写的这首词。
“晴岚低楚甸,暖河雁翼,阵势起平沙。”温暖的季候又回来了,从哪里看到了呢?大雁都张开翅膀,排列成一字或人字的阵势,从一片平沙上飞起了。从大雁起平沙,看到这个季节的转变,“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就“骤惊春在眼”,蓦然之间,惊喜地看到春天在眼中,春天就到了。柳树,慢慢转绿了;桃花,慢慢含苞了。“骤惊春在眼”,是外边的春色。“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他说我请问,春天来了,不只是染绿了柳条,染红了桃花,不只是雁翼的阵势起平沙。他说,春光是什么时候也委曲婉转地来到山中的人家,使山中人家也沾染了春色。这个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写的春光。可是看到后半首,看到“愁宴阑”那个饮宴的比喻你才知道,这里所写的春天的回来,正是代表政局的转变,是新党的重新得势。这样说,大家可能不相信,就是罗忼烈先生也没有把这首词讲成有政治的托喻。但是这首词其实才是最能证明他有政治托喻的一首词。
他所说的雁的飞起,春光的在眼,都是写新党的人慢慢地又起来了。“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这个山家不是泛指,而是暗喻他自己,说我一个不被注意的人居然也蒙召要回汴京去了。所以,所有对于春天到来而欣喜的这些万物,“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那花就涂上了香气,染上了颜色,就装点了万紫千红,打扮起来,争着要开出美丽的花朵。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当花开的时候,杨柳的枝条也绿了,那千万丝的陌头杨柳,已经有乌鸦可以藏身了。乌鸦一般认为是不祥的,因为中国的风俗****惯,认为乌鸦的叫声不好听,把乌鸦当成不祥的鸟。陌头杨柳,就在这美好的事物中间,隐藏着一个危险的信号。“堪磋。”真是值得慨叹。“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我为什么说这首词有政治上的悲慨呢?他所用的字句,分明提出来的是长安,可是宋朝的首都是汴京。中国古代因为长安是历代的古都,常常说到首都都用长安来作替代。他说这么美丽的春天,我要叹息。为什么呢?他说江水是向东流的,“清江东注”,那是我回到故乡钱塘的一条路。可是,“画舸西流”,指的是“长安日下”,我的船不是载我回到故乡,是指向了首都。日下正指首都。
而我还没到首都,我已经预先烦恼了,“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