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9/14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
山东王丽华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却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对启发的认识出现偏差造成的。一段时间内,我就认为“启发式”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启发式教学简单地归结为“问答式”教学,而忽视了运用启发的关键——教师引导的步骤、角度,就好比相声中的“抖包袱”。这一点我是经过一次惨痛失败后明白的。
那是一次公开课,我执教《孔乙己》一文。听课的有各级领导,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共二十多人。我事先做好了准备,满怀信心登上了讲台。面对台下五十多学生和听课教师,我从容不迫地按设想讲了起来。在简单分析前面的社会背景之后,即转入对孔乙己言行举止、思想性格的分析。一个好喝懒做、自命清高、满口之乎者也、为生计免不了做点偷窃之事的孔乙己就映现在同学们的脑中。讲到这里,我看到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听课教师也不断地颔首赞许。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头呢!于是我让学生阅读侧面描写孔乙己挨打一段。对此段内容,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丁举人打孔乙己对吗?”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回答“不对!”然后追问“为什么?”从而让学生分析得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激起对孔乙己的同情。可是出乎意料,同学们沉默不语。我赶紧再问:“对不对?好好想想。”话音未落,一生答道:“对!偷东西当然挨打!”全班哗然,个别学生还发出了“吃吃”的笑声,听课老师也皱起了眉头。“完了!”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怎么会这样呢?下边的课该怎么上?”一时我手忙脚乱,赶紧把答案说出,草草结束了这一课。
课下,我反复研究教案的设计,寻找问题的所在;又拿出《教育学》等书仔细地阅读寻求理论上的指导。《教育学》中指出,所谓启发式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等实际出发,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而我却简单地归结为“一问一答”,怎能不使学生陷入“对与不对”的争论之中?经过思考,我找到了这堂课失败的两个原因:
本堂课中,分析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是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