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华支睾吸虫
日本血吸虫
学习目的
掌握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的形态特征
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的诊断学方法
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1874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肝管内发现。曾于湖北江陵县先后在西汉古尸和战国楚墓古尸查见此种虫卵。
华支睾吸虫
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体表无棘,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肠分两支伸至虫体后端。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处,呈分支状,卵巢边缘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受精囊在睾丸和卵巢之间,呈椭圆形
卵呈灯泡状,黄褐色,内有成熟的毛蚴。卵甚小,形状似芝麻,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
生活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成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
本虫对宿主的特异性要求并不严格。
终宿主:人
第一中间宿主:豆螺、纹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草鱼、青鱼)
淡水虾
保虫宿主:猫、犬、猪
感染阶段:囊蚴
囊蚴寄生的部位,大部分在第二中间宿主的肌肉,但在鱼鳞和虾的甲壳表面也有发现
致病
本虫是厌氧性吸虫。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症。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轻度不明显,重度长时间后,胆管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大量的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肝实质明显萎缩。
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但许多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偶见发育欠佳类似侏儒症者。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