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关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9/15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关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导读: 【摘要】目前,一些媒体为了突出可读性,迎合部分受众的低俗化倾向,忽视了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从而出现了许多违背社会道德的报道,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不良影响。
【关键词】新闻媒体人文关怀弱势群体
目前,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热火朝天进行着,大批记者“俯身弯腰接地气,放下鼠标采民风”,写出了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稿件。
“人文”,是指以人为本位,体现为对人的关注、尊重和重视。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和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存活状态和权益。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角色的新闻媒体,只有不断加强人文关怀,才能肩负起历史重任,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让新闻报道多一点人性的光辉,才能契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主旨,才是新闻宣传工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新闻报道需要人文关怀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新闻报道中,有感人至深的情节,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但现在,有些人对此却理解错误,认为情节越刺激,越曲折,甚至越低俗,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
每逢年终岁尾,社会上有一些民工,因为拿不到工钱被逼跳楼。这时,各家媒体总是争相报道这些事件,有些以对民工的关怀为主线,以民工辛苦一年,到年终却无法结算工资回家过年为主题进行报道;有些则以拖欠方不讲诚信为主线进行报道;但是,也有个别媒体,为了哗众取宠,以又见“跳楼秀”为主线,谴责民工以跳楼为手段。如此冷血的报道,突破了读者承受的道德底线,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反感,甚至是抗议。
2011年10月23日,深圳宝安区一联防队员杨某,酒后来到王某家进行纠缠,其间有勒颈、拉扯、殴打等行为,随后又对王某实施,藏匿在杂物房内的受害人丈夫杨某报警,杨某被当场抓获。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媒体纷纷赶到现场进行报道,并走马灯似地对受害者王某进行采访,让其讲述当时杨某施暴的情景,即使王某躲进被子内,仍无法幸免。同样的事情,还出现在汶川地震的采访中,媒体一遍遍地让遇难者家属讲述当初恐惧的一幕。还有因公牺牲的英雄母亲,见义勇为牺牲的英雄家人,也常常会受到如此追问。
2004年9月4日, 电视台在对俄罗斯别斯兰人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滚动播出有奖竞猜人质死亡人数的字幕,这种冷漠的态度,当即引起众多受众的谴责。
追求真相还原现场,一直是媒体的追求,但是一味地挖掘此类涉及当事人隐私甚至痛苦、恐惧的事情,要求受害者讲述心中的疼痛,就缺少了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二、新闻报道怎样体现人文关怀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作为新闻媒体,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新闻工作的过程中。
首先,在新闻采访中,应该体现出媒体人的人文关怀之情。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能够体现出媒体的人文关怀品质,但是在采访当中,记者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弱势群体进行交流,而是应该以平等的态度,仔细询问他们的存活状态和遇到的难题。如果记者采访中姿态较高,处于弱势的群体为了个人尊严,就会封闭自己内心的想法,采访活动极可能不欢而散。
其次,在图片拍摄中,也应体现人文关怀。在采访现场拍摄时,记者常常将镜头瞄准破败的城中村、下岗职工被骗后的悲痛欲绝、辍学儿童渴望求学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