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电扇电机后盖冲孔模具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电扇电机后盖冲孔模具设计.doc

上传人:3346389411 2013/4/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电扇电机后盖冲孔模具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西科技大学(筹)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电扇电机后盖冲孔模具设计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xxxxxxxxxxx
指导老师
日期 2012年6月24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及要求………………………………………………………………………3
二、零件工艺分析………………………………………………………………………… 5
三、确定模具总体………………………………………………………………………… 5
四、冲压力、推件力、卸料力的计算过程及选用压力机类型和规格的依据……………………………………………………………………………………………6
五、凸模、凹模、工作刃口尺寸计算及设计过程…………………………………………8
六、冲模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材料、公差的选择及技术要求的说明…………………11
七、小凸模强度、刚度校核过程…………………………………………………………14
八、该设计的优缺点级改造措施……………………………………………………… 14
九、最后得出的装配图………………………………………………………………………15
十、感想………………………………………………………………………………………17
十一、致谢……………………………………………………………………………………18
十二、设计所使用的参考文献……………………………………………………………19
设计任务书及要求
如图所示是风扇电机后盖的零件图,材料为冷板B-1/08F-Ⅱ-Z,材料厚度1mm,大批量生产。其工艺过程大致为:落料、拉深、胀形(底部),切边,冲底孔、冲凸缘孔、切舌,整形8道。要求设计该零件的冲孔工序的模具。
课程设计任务书如下: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班级学号 xxxxxxxx
技术要求:,

,不允许有拉裂、起皱等现象

名称: 电扇电机后盖材料:冷板B-1/08F-Ⅱ-Z
生产批量:大批量
设计任务:设计该零件的冲孔单工序模具
二、零件工艺性分析
材料分析
风扇电机后盖的材料为冷板B-1/08F-Ⅱ-Z,该材料属于较高级精度的精整表面、最深拉深级的08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拉深成形性能。
结构分析
零件的拉深工艺是拉深出具有凸缘的圆筒形件,结构简单,底部圆角半径为R5,满
足圆筒形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精度分析
零件上的尺寸要求较高,零件的加工的尺寸公差为Δ=,高度方向公差为ΔH=,因此需要较高精度的拉深工艺,并且拉深后需进行整形才能满足要求。
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于零件的某些工序较复杂,用复合工序会使得模具较复杂,为节约模具制造成本,拉深工序选择用单工序模,可减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周期和成本。
三、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1、导向方式
为了提高模具精度,寿命以及工件的质量,大批量生产都使用导向装置。导向方式主要有滑动式和滚动式导柱导套结构。该零件承受侧向压力不大,为了加工装配方便,易于标准化,决定使用滑动式导柱导套结构。而且采用导柱设计在底座上的方式。
2、滑动式模架选择
由于=受力不大,精度要求也不高,属于小型模具,所以选择后侧导柱模架。此模架可以三方面送料,操作方便。
压料方式的确定
在选用压料、卸料装置的形式时,应考虑操作方式,即板料送进和定位是手动操作还是自动化操作(要求学生设计手动操作);还需考虑出料方式是上出料,还是下出料。压料、卸料装置根据冲件平整度要求或料的厚薄来确定,对于冲件平整度要求高,且料薄的宜用弹压卸料板。这样既可压料又可卸料,且卸料板随上模上下运动,直观性强,操作方便,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卸料方式。
当板料较厚时,用弹压卸料板难以卸料时,选用固定卸料装置卸料,一般在零件形状简单、要求不高时,采用固定卸料方式,它可简化模具结构,但是因为工作部位封闭,送料只能靠手感,操作不便,安全性差。
由于零件很小,厚度只有1mm,一般采用弹性卸料方式顺便压料,以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成本。
四、冲压力、推件力、卸料力的计算过程及选用压力机类型和规格的依据
1、冲裁力
查表,取材料08钢的抗拉强度= 365 MPa
L= 6πd = 6××= mm
=×1×365 =(N) ≈(KN)
2、推件力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3-11得= 取n = 3
=3×× = (KN)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