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颐和园》综合活动课说课稿
汽车区第十二小学黄鹤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篇精读课文——《颐和园》的综合活动课。现在,展示在大家眼前的就是我今天说课的流程图。我把说课内容分成了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板块。
说教材
教材及内容分析
《颐和园》是长春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一共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基础知识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学习和理解课文。本课是第三课时,以活动课的形式进一步了解颐和园,并在初步了解颐和园历史的基础,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知和情感上的体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基本能通过网络的途径搜集信息,但面对因特网这个平台难免找不准方向,所以我链接了相关资料的网址,保证学生能够绿色上网,保护网络环境净化。学生在搜集、整理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不同收获,从而凸显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生命化课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的游览顺序。2、借助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助游览颐和园。2、学习掌握并运用作者的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的游览顺序。教学难点是:理清文章的顺序,学习掌握并运用作者的写景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讲解示范法,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
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这堂课是继《颐和园》这篇课文精讲完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的一堂后续内容,在上一节课之后,学生对颐和园的美景意犹未尽,除此之处,学生还没有灵活掌握和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所以基于这些问题,我根据教材和学情进行了创新和重组设计了这节综合活动课。这是一堂典型的运用互联网虚拟环境辅助课堂教学的课例。网络为我们的教学营造很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国内虚拟旅游市场有了快速发展,各地旅游景区大力发展虚拟旅游,实现网上虚拟游览。我就是利用了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中重现颐和园这样的历史遗迹,看到仅存于历史文字中的风貌,这对于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文明的演进,拯救文化遗产,增强爱国主义情怀都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更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中景点里进行互动式学习。
基于以上的理念,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三、说教学过程
模块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老师看出有的同学想再看看颐和园的景色,还想看看其它的景点,可以我们距离北京还很远,也没有时间去,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颐和园游玩,好吗?有些同学可能不太相信,好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