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材料郏县新世纪学校赵亚琼二00七年九月《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材料一、说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写景散文,作者以时间为序,抓住不同季节树木的不同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文字勾画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展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依据大纲要求,我现在说的第一课时安排如下教学步骤: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精读,品词品句,把握写作意图;赏读,体会感情,训练朗读,表达、理解运用写法。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保底生字,理解“融化、宝库、郁郁葱葱”等词语。2、技能目标:能按提示给课文分段,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材料;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文情并茂的写景散文,篇幅不长,但“小兴安岭”距我们很远,其美景更是没有见过,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加具体直观的内容,以读助讲,导引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读-思-划-议-读”的学习方法,在第二段教学中由教到引,由引到放,使学生逐步掌握其学法,形成能力,达到自求得之的目的。而后在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方法后,进行仿写训练。四、说教学过程1、导课首先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景色”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后说说:景色有何特点?(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丽)这么美丽的景色是哪个地方?——它就是我国的东北小兴安岭(先问后答,引起学生注意,而后板书:小兴安岭),然后自然导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由于课文内容陌生,用图片出示景色,可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文教学做好准备。同时,在导课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懂得了题和文的关系。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注意借拼音读准字音,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感知-理解-内化-运用”的过程,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3、再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过渡语: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现在请6位同学轮读课文,读完后告诉大家:你所读的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然后让学生浏览课文,按提示给课文分段,检查分段情况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2、3、4、5自然段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分自然段的?这些不同的描写,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提示给课文分段,让学生逐步掌握方法,为写作教学中拟提纲砌一个小小的台阶。4、精读课文,品词品句,把握写作意图①学习第一段过渡语: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哪个地方呢?请大家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