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一、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我们学习一门科学首先要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这是为了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便于把握住所要学习的理论中心。我们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教学大纲里,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表述为生产关系,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几乎都是这样表述的。我们在这里试图把问题引申一步,在研究对象的学习中进一步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譬如,生产力是怎样和通过什么决定生产关系的?生产关系由是怎样和通过什么影响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的科学含义到底是什么?如果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舍象掉生产方式,对它的基本原理在整体上会产生那些影响?在这里我们尝试着把上述问题的一些不成熟思考加入到研究对象问题的学习中来,以引起争鸣讨论深化我们的认识。我们认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需要把握以下要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获取所需要的物资生活资料。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另一方面,人类劳动是一切社会赖以旋转的轴心,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其他生活方式,决定着人类社会形态以及它们的发展变化。只有当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条件下,人类才有可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政治经济学探索社会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就必然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在研究的出发点上,它区别予以流通为出发点的重商主义经济学、以农业为出发点的重农主义经济学、以分配为出发点的一些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经济学。2.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就要坚持生产力首要性的观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类改造自然界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内容。社会生产力就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包括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从这个过程的结果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生产的物质条件和客观因素,表现为生产资料;人们的劳动作为生产的主观因素,表现为生产劳动。只有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生产物质财富,形成现实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认识人类一切活动条件和关系的基础,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出发点。经济学考察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对其本身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做出科学的界定。社会生产力的性质主要是指它所具有的物质技术基础的性质。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基础上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着生产的社会形式。发展阶段的生产力首先决定着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发生的,一定的生产力首先要求一定的生产方式同它相适应。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社会实现方式,它主要是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社会结合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劳动方式。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包括技术方式和社会方式两个方面,技术结合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间的数量关系与比例,它属于生产力的物质运行方式;社会结合方式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它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是生产力运行得以
实现的最重要的社会条件。生产劳动方式是指劳动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它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方式构成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它是生产力的社会实现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是一定的生产方式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新的生产力要求产生新的生产方式与之相适应。式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