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救灾救济知识讲座.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救灾救济知识讲座.doc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8/9/16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救灾救济知识讲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救灾救济知识讲座内容提要第一部分自然灾害一、自然灾害的种类二、自然灾害的灾情上报三、如何做好我市灾情上报工作第二部分灾害救助一、灾害救助的概念二、灾害救助工作主要内容三、灾害救助资金来源四、灾害救助工作过程第三部分救灾资金使用一、救灾资金的使用范围二、救灾资金的使用原则三、救灾资金的管理第一部分自然灾害一、自然灾害的种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是受着地理环境、气候和水利等条件制约的结果。自然灾害种类有很多,主要有水灾(暴雨、山洪、冰雹、雷电)、旱灾、风灾(大风、沙尘暴、扬沙、干热风)、疫灾(动物和人的传染病)、地震、农作物病虫灾、草灾、冰雪灾、霜冻灾、坍塌、滑坡、泥石流等,青铜峡区域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洪灾、旱灾、风灾、冻灾、疫灾、地震等。青铜峡市属干旱风沙区,西靠近腾格里大沙漠,多有风沙和干旱灾。具体地讲,青铜峡市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主要有六种:(一)雨雪灾宁夏在二月发生的雨雪才是一大自然灾害,即农历二月下旬(春分前后)正值春潮上升,是小麦萌芽时期,降雨量在5毫米以上,与春潮结合,致使部分洼田、湖田小麦受害;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上,高田小麦也受害。根据青铜峡市气象局1958年至2008年的50年中气象资料记载:“二月雨”出现过16次,平均三年一遇,其危害主要是春潮加剧,土壤板结,盐碱上升,肥效流失,致使种子霉烂或青芽枷锁影响全苗。1964年降春雪,厚达20公分,全市小麦板结、霉坏、缺苗严重。(二)(8级)称之大风,大风可以飞沙走石,造成风沙灾害。大风多出现最多的季节是春季(3~5月),其次是夏季(6~8月)和冬季(11~12月),据气象局统计,,占历年大风次数的82%。夏季多为东南风,春冬多为西北风,其危害主要有:一是刮起沙子、碱土,埋没农田,加剧土壤水分蒸发,促使盐碱化程度上升;二是刮露根苗,打破叶片,使禾苗枯死。夏秋大风一旦出现,常使已成熟的作物脱粒或倒伏减产,如2009年8月18日发生的大风雨,造成玉米、水稻、油葵等农作物大面积倒伏。(三)冻灾冻灾是在突发低温情况下造成,主要指霜冻,近几年多发生在冬季的温棚农作物。霜冻分为轻霜冻、重霜冻。轻霜冻平均初日在十月六日,终日在四月三十日,无霜期158天;重霜冻平均终日在四月二十日,初日在十月十四日,无霜期175天。秋霜冻频率高,主要危害晚熟作物,一旦出现,禾苗就要冻死。春霜冻在个别年份出现,主要危害胡麻、瓜菜、豆类等作物幼苗,导致拆苗重种,遭受损失,同时可冻伤果树花枝,危害严重。低温出现在立秋前后,危害最重,主要使水稻抽穗迟缓,造成水稻糠秕,减产较严重。(四)冰雹灾冰雹是局部地区的毁灭性灾害。冰雹最早出现在三月下旬,最迟出现在九月下旬,一般在六至七月多见。六月正是作物生长旺盛季节,遇有冰雹危害更大,轻者籽粒脱落,重者茎叶粉碎、瓜果穿空。(五)山洪灾山洪来自暴雨。一日降雨量超过50毫米或一小时降雨量超过16毫米称为暴雨。山洪多出现在邵刚(甘城子)、大坝(立新)、峡口、青铜峡镇(沃沙、广武)的沿山地段,多出现在七、八月份,山洪季节又是黄河汛期,危害更大。洪水的特点是暴涨暴落、历时短、流速快、强度大、洪峰尖瘦、凶猛异常,携带沙砾杂物顺沟而泻,有万马奔腾之势。洪过之地一扫而光,危害极大。(六)旱灾青铜峡居灌区之首,十大干渠均由峡分口,一般年份进水大、流速快,不致成旱灾,偶而干渠决口或淤澄,导致部分镇、村受旱减产。旱灾出现在春、夏两季,危害山区甚重。1978年3月21日至5月15日,56天无雨,山区草场干枯,树木死亡,影响林业的发展。另外,交通事故、意外或人为发生的火灾、突发疾病或重大疾病属于事故灾难,是非自然灾害,是不能使用救灾资金来救助的,如上述非自然灾害发生后,给群众带来较大影响且造成生活困难时,只能使用临时救济资金给予临时救济。二、自然灾害的灾情上报自然灾害发生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村委会三十分钟前将灾情报告镇民政办,镇民政办要在1小时内报市民政局)报告灾情,最迟在2小时内,市民政局在2小时内报自治区民政厅。所以,灾情的管理是自然灾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的基础,及时掌握灾情,建立报灾制度,加强灾情统计工作,是科学制定救灾救济方案的首要条件。(一)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集和报告、灾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职责任务,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和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机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健全国家救灾减灾体系的重要内容。自治区在2008年8月份建立了自治区、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并明确灾害信息员的权利和义务。灾害信息员主要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