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2 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秦汉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其与时代、环境、宗教、民族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此时工艺美术灵动瑰奇的特点。
教学重点:织绣印染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工艺美术与时代、环境、民族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织绣印染
第三节漆器
第四节青铜器
第五节其他工艺
第六节结语
第一节、绪论
(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新莽:公元9年—25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秦统一了六国以后,吸收了其他各国的文化,综合而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主要源流。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社会经济有着全面的发展,手工业中纺织、铜器、漆器、陶瓷等均较发达。
二、生产格局
期间,黄河中下游仍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今日的河南、山东、河北及山西南部的工艺美术生产极为兴盛。当时都城内官府作坊最为集中,因而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成为高档工艺品生产的重要地点。同时,秦汉的民间工艺美术也异常发达。
秦汉时期的织物有丝、麻、葛、毛、棉五类。在工艺美术中,丝绸最为重要,其次是毛织物。其中两汉的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于丝绸织造的进步。
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很大,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的丝织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汉代丝绸品种众多,织造精良,装饰丰富。由于中国的高档服装基本都是用丝绸织造,从而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第二节织绣印染
一、引言
二、著名的丝绸产地
(一)都城:秦代的咸阳、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是当时高档丝绸的主要产地。
(二)临淄(zi):东周以来,山东北部的临淄一带是桑蚕纺织最发达的地区,史称“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下》)
(三)襄(xiang)邑:襄邑在今河南东部的睢(sui)县。这里的丝织业也是同样发达,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西晋。
(四)成都:汉代,这里的丝绸织造行业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蜀锦。另注:西汉织物主要出土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东汉则主要在新疆和甘肃。其中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数量最多,也最为重要。此墓是长沙国丞相、钦侯利仓的夫人辛追的葬地。
三、著名丝绸品种
(一)素、绢、缣
汉人称洁白的平纹(平纹:经纱与纬纱以一上一下的交织形成的织物。这种布的特点是交织点多,质地坚牢、挺刮、表面平整,较为轻薄耐磨性好,透气性好。)丝织物为“素”、“纨”或“纨素”,那时的“绢”则指未经漂练而泛黄色的丝织物。“缣”仍是平纹,但因由双经线或双纬线织成,故而更加致密结实。
(二)纱、縠
纱和縠还是平纹,都以轻薄为特点。前者组织较稀疏,后者因经纬线加捻,且捻向和捻度不同,所以表面起皱。
汉代的纱已经可以达到极其轻薄而致密的程度。下图为马王堆墓里的素纱禅(dan)衣,全重竟只有49克。
素纱禅衣
(三)罗、绮、绫
罗以绞经(经丝内绞织入纬丝)法织成,故其孔隙为椒眼状,为无纹素罗。汉代的绮是在平纹地上起斜纹花的很有文彩的丝织品。绫是在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丝织物。
(四)锦、绦(tao)
锦是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汉锦以经丝显花,即所谓经锦。绦是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可以装饰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