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形胜之于当今城市规划初探.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形胜之于当今城市规划初探.doc

上传人:aady_ing01 2015/9/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形胜之于当今城市规划初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形胜之于当今城市规划初探
摘要:文章从形胜思想在当下城市规划中被忽视、出现濒临灭绝的现象入手,分析形胜的概念、形胜的本质、古代形胜名城的构筑要素,并通过对比现代城市功能规划,发现两者在目的上完全相同,都是为了创造宜居的城市构想,所以形胜思想并没有灭绝而一直存在始终,面对现代城市大发展需“城市转型”,构筑生态可持续性城市即为构筑现代形胜名城。

关键词:形胜;形胜要素;城市转型;现代形胜名城;生态可持续城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古人讲求形胜,最早可追溯到晋代,但现如今的城市规划有多少规划师、设计师会关注形胜、追求形胜、在乎形胜,这点不得而知。有人认为形胜思想包含太多飘渺风水及玄幻迷信色彩,现代城市规划与发展应重视科学且理性的标准及规范;也有人认为在当下这个城市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项体制与管理、目的与利益驱使下,形胜思想显得太过苍白,规划师与建筑师很多时候也显得非常无力,最终形胜思想似乎在中国“灭绝”了。
如今城市规划发展的现象是:形胜思想被遗忘,原因是人们看不到形胜思想所带来经济效益与价值,很多时候,老古人的风水及形胜只是拿来作为方案的一个噱头,噱头的用意只是为了广告宣传。那么到底何谓“形胜”、“形胜”对于古代城市发展及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要回答文章上面提出的问题要从形胜名城说起,在形胜之地建造城市,源于风水学,而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风水学家认为形胜之地为“山水相交,阴阳融聚,情之所钟处也”,故“大聚为都会,中聚为大郡,小聚为乡村”,而古代历史形胜名城的代表作有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太原、广州等。如若上面所说的为宏观尺度上的城市择址与规划的话,风水对形胜之地在微观尺度尺度上也有要求,如《清囊海角经》中记载:“以水质清明,味觉甘甜为吉,水质浊暗,味觉苦涩味凶。”
二、概念性界定
形胜一词专属于中国文化,简单的解释就是“风景胜地”,严格意义上则为风水术形势宗专用术语,在古代城镇规划和建筑布局方面有实用意义。通常认为其目的在于“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生存的布局环境;上升到哲学层面,则可谓其意图是抽象出完美精神的空间模式。”[1]
河南省黄淮学院的李爱军博士在2010年3期的《城市发展研究》中撰写题为《历史形胜名城的现代空间规划矛盾与和谐重构研究》一文,认为历史形胜名城的规划是古人对城市环境的理想选择,包括三方面涵义:一是适宜居住。城市选址最优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河流环绕,这样冬季可以利用山势抵挡寒风,夏季可以近水纳凉,周围林木葱葱,水土保持良好,无水旱灾害,光照充足。二是经济自给。周围必须土地肥沃、林木等物产丰富,适宜开展农耕、养殖、渔猎、樵采等生产活动,为城市人口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资料。三是政治、军事需要。有道路沟通四方,便于行政统治;地理相对封闭,周围山川设置坚固关塞,可攻可守。
三、形胜要素
形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相当于“风景胜地”。方拥在《形胜概念在若干古汉字中的痕迹》一文中总结,形胜的要素有三,“汭位选址、坐北朝南、巽位排水”。这里的“汭位”即为河流的凸面,城市择址要在河流的凸面,而不是凹面,这点众所周知由于地心引力,位于凹面的河床根基易被河水冲刷掏空,地面会出现塌陷,但位于凸面则安全的多;“坐北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