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刘志远
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和完善着学校的整体管理,起到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的作用。同时学生自我管理也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尊重学生核心, 以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本内容,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完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机制,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自身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围绕教育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地调配自我资源,有效地运用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各种教育管理手段,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简单地说,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高校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实行强制性的规章制度,而是将管理这把抓手放在隐形地方,强调学生自治,学校的一些制度只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自我管理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过程。因此,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具体包括社会发展目标、学校教育目标、个人学习目标和个人有效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有机的统一。其中,个人学习目标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核心,个人的有效行为则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具体实践。现代教育强调要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精神的人,强调学生要具备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它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意义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 自我评价、控制能力增强,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我体验日益丰富, 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 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意识, 他们已具备了较强的自我管理、民主自治能力。在这样的客观现实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迫切需要各级各类的高质量人才。现阶段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到工作岗位后“不适应”的问题。他们往往在具体的工作面前束手无策,主要表现为动手能力差、组织管理能力弱及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方面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好,而是与他们在校期间缺乏应有的实践锻炼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锻炼,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需要从多种渠道入手。实践表明,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便是其中一项有效的途径,它对促进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满足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
现阶段,高校扩建、后勤社会化, 大学宿舍呈现出社区化趋势,学生住宿分散, 班级的概念逐渐模糊和淡化, 不利于集体活动的开展, 使得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控能力有所下降。同时网络作为一种承载信息的工具, 为大学生提供了空间上的无边界, 时间上的无限制, 伦理观念上的无约束的环境, 使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状态, 人格向着非常规的方向发展。加之相当部分高校管理模式和思政工作人员的数量及质量问题变化不大,
旧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工作发展的新需求。因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对适应思政新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3.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满足大学生差异化培养需求
随着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