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德化青花瓷.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德化青花瓷.docx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8/9/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德化青花瓷.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德化青花瓷起源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着色颜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装饰,再施以透明釉,经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由于青花是釉下彩绘,经过烧制以后完全溶化在胎釉之间,整个釉面光滑平润,晶莹剔透,加上透明的青花纹饰高潮不褪色、永不剥落,具有色彩幽静淡雅、清新明快、层次感强的艺术魅力,已进入国际市场立即受到国外的普遍欢迎,一跃成为德化窑对外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其生产规模之大,产量之多,样式之丰富,史前无例。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德化窑发展到清代,建白瓷工艺失传,代之而起的是青花瓷和彩瓷的生产,而以青花瓷器为主流。
青花瓷器具有清新明快的色调,丰富优美的装饰纹样、花纹有润泽和釉子保护不致伤脱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是我国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优良传统品种之一。青花瓷器的生产,发明于唐宋,元明清时代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花瓷业。
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德化窑在明代晚期已经开始青花瓷器的生产,入清以后,逐渐取代白瓷而占主要地位,瓷窑几乎遍布县境山乡,而以北部、中部最为集中。青花瓷器的生产,将德化县古代瓷业推向全面兴盛的发展阶段。德化青花瓷器的兴衰,历经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朝。特别是康熙朝海禁开放以后,瓷器在民间贸易中数量倍蓰,同时又进口青花钴料,改变了单纯利用地产钴料的状况,使青花瓷器得到长足发展,嘉道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经济遭受破坏,青花瓷业走向衰落。
德化窑清代青花瓷器的胎釉特点
明末清初,德化瓷器,由于窑炉结构、配方原料和烧成气氛的变化,由乳白演变为淡青色的白釉,这种色调很类似当时景德镇的白釉,只是釉光比较景德镇白釉刺目,因而又有“填白”或“甜白”之称。胎骨的瓷土淘洗不如建白瓷精细,加上成份有所变化,呈色由“糯米胎”变成普通的白色或灰白色,质地非常坚实。
德化青花瓷器白釉质地和青花色调的特点,大体有如下的发展趋势:前期白釉质地洁白微泛淡淡的水青色,青花色调比较肥厚滋润,蓝中泛紫,色彩浓艳,浓重处求铁锈斑点;后期白釉质地白中发灰,青花色调稀薄光亮,蓝中泛灰,色彩淡雅,缩釉处往往呈现崩裂纹。
此外,德化青花瓷最具独特风格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1、厚胎厚釉透光度好
与景德镇窑同期同类产品相比,胎体更为坚硬厚实,有谁更为肥厚滋润;特别是瓷化程度高,玻璃相极强。不同窑口同等厚度瓷胎的器皿,对光照射,只有德化瓷器可见透光指影。
2、所题诗文题词装饰多
如有见“志在书中”、“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雪白山上高士卧,月阴花下玉人来”、“书中自有颜如玉”、“金榜题名”、“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等等反映闽南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劝学诗句。
3、窑业作坊商号款识多
所见有美玉、胜玉、瑞玉、山玉、同玉、和玉、吉玉、如玉;福兴、珍兴、瑞兴、长兴、美兴、宝兴、和兴、顺兴;新珍、合珍、全珍等。表现出强烈的商品营销意识,这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