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文化所化——国学大师王国维.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所化——国学大师王国维.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9/1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所化——国学大师王国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化所化
看《读书》杂志的时候,读到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话:“凡一种文化价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因为这句话,我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其实这个人在我心里已经很久了,这样一种为他人生作解的价值观也已经盘绕在心头好久好久了,只是未曾过多地关注,没能得到确证,今日看到这句话,心中豁然开朗,算是为自己不成形的猜想找到了归宿。那个人是谁呢?或许有人已经会心一笑,那人便是国学大家王国维。
众所周知,王国维先生是清末民初最负盛名的文化人(兼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考古学家、美学家、古文字学家等为一身),声名显赫,不止名动公卿,连高高在上的皇帝(已逊位)也被他折服,为逊帝溥仪亲赐“南书房行走”一职(虽官名不甚高,只小小五品俸禄,但只要知道“南书房”是个什么地方,便不会因为这个官小而耿耿于怀了),可见王老先生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虽然大清已亡,但在遗老们的心中,为君为臣的名分是没有变的,王氏也算颇受溥仪赏识了(当然,若有人对此执另一种说法,那也无可厚非)。王氏作为国学大师文化名人,纵使一心效忠“故国”,以“遗老”自居,但“新朝”并未放弃对他的笼络,换言之,只要他愿意,他同样可以在新政府谋得一官半职(我们不能小瞧了文化名人的影响力),依旧可以著书立说。但王国维没有按照一般的大清“遗老”们的路那样走下去——众所周知的另一件事情:王国维***了,在他五十一岁的时候,于颐和园昆明湖中自沉而亡,全了他当年殉清而不得的志向。据说他是向朋友借了五块钱,雇了人力车去的颐和园(***的目的地),这常为人们说道——谁***还要借钱雇车去***的目的地呀?是急于求死吗?如果是急于求死,为何不选一处离得近的地方***呢?百思不得其解。斯人已去,故而无人作答,便无可解(不知道如果王氏知道他死后会有这么多疑问留存于世,会不会提前写份交代世人的遗书呢,以免我们猜破脑袋)。
我向来不喜欢褒贬古人(特别是文人)的功过得失,褒贬古人,既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也实在是没有必要(我又不是政治家或者思想家,何必从古人身上琢磨经验教训,我活的我自己,又不是他们),对于我尊崇的古人,更是不愿意褒贬,所以我并不去计较王氏对清廷的“忠”是对还是错,值还是不值,我们只就王氏的死作出点浅薄的讨论。
陈寅恪先生说:“凡一种文化价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称量愈宏,所受之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也就是说,你受了这种文化的影响,你受这种文化的影响愈深,这种文化价值的衰落对你的影响愈大,你承受的心理压力(受苦)也就愈严重,最大的限度也就是以***来寻求解脱了。陈寅恪先生曾与王氏同任教于清华大学(与梁启超、赵元任、李济被合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那阵势,绝对比现下所吹嘘的“全明星阵容”强大得多,有震撼力得多,害得我一现代人直声称生不逢时了),自然是比旁人更了解他的了,这种说法自然较其他说法更具说服力。前面已然提到了王氏对清廷的忠心,日月可鉴,王氏作为一个汉人,效忠外族所建立的政权,或许对某些执名族偏见的人来说这太不可思议,难免存有微词,但试想你若生于那个时代,长于那个时代,自小受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诲,你自小便认定那个庙堂之上高不可攀的君王是你的主人,是这个天下的主人,你有什么理由不忠于他呢(当然你也可以犯上作乱,这又是另一种说法,与此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