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学习目标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引用《说“木叶”》一文中的原句)
,学习如何巧妙地利用诗歌中暗示性的语言,寻找那些微妙的言外之意。
。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言有尽而意无穷”
↓
愁
字典(概念解释) :忧伤的心情
诗歌(形象解释)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声声慢》
一江春水
梧桐
淡酒
风急
雁过
黄花
细雨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
古代离别时,折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思念亲人、朋友也会折柳寄情
梅
“岁寒三友”
(松、竹、梅)
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咏梅》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
“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的“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