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必要性.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必要性.doc

上传人:sbuufeh058 2015/9/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必要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呈多元化和自由化的特点,且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学生往往在无意识中接受了各种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学生的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和道德素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隐蔽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33-01
新媒体是依托移动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向大众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由于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化、即时性,信息来源隐蔽性、传播速度快和影响范围广等特性,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得到了广泛运用。各种文化观、价值观、道德观在新媒体环境下碰撞、竞争、传播。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抢占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新阵地就显得非常必要。
1 传统思想政治显性教育和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互补性
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政教育主要通过学校思政课程的课堂显性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方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性地开展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既有利于大学生构建系统的政治、道德、法制等理论知识的科学体系;又可以通过正面宣传和明显的意识形态教育,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规范。这种教育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对青年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传播呈现多元化、快捷化、即时化发展,参与主体平等性凸现,传统思想政治显性教育
“说教”方式的“单一性”就凸现出来。而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具有一定隐蔽性和渗透性,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隐性”教育恰恰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显性教育的不足。而由于新媒体的自主性和“无屏障性”,青年大学生接触的信息良莠不分,复杂多变,处于价值观和是非标准形成重要时期的大学生,也需要通过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辨别分析能力。
2 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人的思想道德形成来看,既是自身对社会适应性的需求,也是对外界信息的整合与内化的过程,只有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的教育内容并通过恰当的教育途径才能被人认识、接受,内化为人的主观意愿并指导人的日常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受到各种观念、文化的影响,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要求愈发迫切。传统思想政治显性教育往往界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
“要求式”的教育,一方面对思想道德的内容进行抽象化、“理想化”的理论灌输;一方面又要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被高尚”。不平等的地位和教育目的的“明确性”致使学生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