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流行性感冒应急处理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流行性感冒应急处理方案.doc

上传人:zyl7513565 2018/9/18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流行性感冒应急处理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流行性感冒应急处理方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分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常引起局部爆发,丙型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多侵袭婴幼儿。
一、流行病学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一)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痰和唾液中。由于隐性感染者不易被人察觉,作为传染源向周围人群传播更容易实现。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经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流感病毒存在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喷出飞沫,散布在空气中或落地后随尘飞扬而被吸入到易感者的呼吸道。
飞沫在空气中受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日照等条件的影响。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新生儿对流感病毒的敏感性与***相同。对流感病毒的敏感性无性别差异。
(四)影响流感流行的因素
1、病毒因素: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由8个阶段,单股、负链的RNA构成。流感病毒极易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尤其血凝素(HA)抗原性变异,与流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密切相关。一个新的变异流感毒株,如果具备逃脱肌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其传播力也会较强,造成流行和大流行的规模也大。
此外,病毒颗粒内在的毒力和传播能力对流感的流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宿主因素:儿童对流感敏感,而且是家庭成员中的主要传播者。人群免疫状态在决定流感流行中起着重要作用。病毒与宿主免疫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3、环境因素:恶劣气候,如温带地区特别寒冷,热带地区暴雨成灾,均易造成流感流行。新变异株出现所造成的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而在温带和寒带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流感病毒在我国的活动规律南北差异明显。长江以南地区,流感活动的季节性不强,具有冬春季节流行峰和夏季峰。长江以北地区每年只有一个冬季峰。
居住拥挤、接触密切的地方,一旦病原传入易引起爆发或流行。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随毒株,人群的年龄、生理状态、既往史不同而异。可表现为不显性感染、显性感染,甚至死亡。
潜伏期一般1~3天,。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发热,体温迅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眼球外肌疼痛,腰背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涕等。少数病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一日数次,黄色水样,偶带粘液。胃肠型流感多见于原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和小儿患者。
体征主要为不适,疲劳,面潮红和结膜充血,少数病人声音嘶哑。
无并发症的患者3~4天开始恢复。
三、发病机理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新增殖的病毒颗粒从细胞膜上以芽生的方式,并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释放,再侵入其它上皮细胞。受病毒感染的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与脱落,露出基底细胞层。突出表现为局部炎症,同时引起全身中毒反应,如发热、全身疼痛和白细胞减少等,一般不形成病毒血症。约于第5病日基底细胞层开始再生,先为未分化的移行上皮,2周后新的纤毛上皮形成而恢复。单纯型的病变损害主要侵犯呼吸道的上部和中部。当病毒侵袭全部呼吸道,特别是肺泡间质时,就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