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09级临床一班周丽娟
干扰素简介
摘要: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关键字:发现、合成、效用机制
一、干扰素的概念及发现
干扰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也是人类对抗病毒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重要武器。如同疫苗、青霉素等的出现一样,干扰素的发现也是在人类同病毒的战斗中一次伟大的突破。
50年代之前由病毒造成的传染病大流行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仅1918年的一次全球爆发的流感大流行就造成了4千万人的死亡,此外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是非常流行,然而,人类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象对抗细菌感染一样对抗病毒的有力武器,索性当时免疫学的发展促成了人类疫苗的研制成功,通过疫苗人们成功的抵御住了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的侵袭,然而,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却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突破,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种的原因,流感疫苗一直未能研发成功,但仍有很多科学家在不遗余力的进行着流感病毒疫苗及其免疫接种等相关的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在1957年Alick Isaacs 和Jean Lindenmann在进行流感病毒试验时发现鸡胚中注射灭活流感病毒后发现出现鸡胚细胞膜中生成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干扰”(英文:interfere)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当时Isaacs就将这种物质称之为“interferon”,也就是我们说的干扰素。1957年之后,Isaacs在伦敦国家医学研究院继续从事干扰素相关研究,而且后续很多围绕干扰素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专家都有与Isaacs共事或在在Robert M. Friedman(Mill Hill)学习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Isaacs可谓是干扰素之源。
之后,Robert M. Friedman来到Robert M. Friedman的研究室,两人继续对干扰素的研究。在此期间,Friedman发现干扰素在动物体内产生于病毒感染的部位,并确定动物之所以能从病毒感染中恢复也是由于干扰素的作用。并在1966到1971期间,发现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干扰素干扰了病毒信使RNA功能,而抑制了蛋白的合成。之后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作用机理才被逐渐展开。
在干扰素50年的早期发展历程上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就是Derek C. Burke。Burke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在其毕业之后,受Isaacs的建议,进入Mill Hill的国家卫生研究院协助他一起进行干扰素的研究。当时人们对干扰素的热情正处于高涨时期,很多学者已经在考虑如何将干扰素转化为实际应用。当时人们就在设想是否会有希望将干扰素发展成为一个对抗病毒感染的抗生素。而且在50年代的英国还盛传着另外一个关于盘尼西林的故事——盘尼西林由英国人发明,传到了美国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并注册了版权。因此很多英国学者就不希望在干扰素领域再发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很学者包括Der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