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循环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的研究报告.ppt

格式:ppt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循环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的研究报告.ppt

上传人:nb6785 2015/9/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循环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的研究报告.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循环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循环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型机械化设备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应用,以及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对农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这就引起了人们对现代农业的深刻反思,学者们试图找到一条能够改善农业生产,减少农业污染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现代循环农业思想应运而生。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够永续利用。这就要深刻理解循环农业的概念、原则及其发展模式。

现代循环农业的思想萌芽直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的影响。
20世纪初以来,为了克服常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发展了多种农业方式以期替代常规农业,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等。这些农业方式都是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都可以被看作是“循环农业”。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使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展开。
(1)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
(2)卡伦堡模式——工业园区模式。
(3)德国DSD模式——社会层面上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体系。
(4)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国内“循环农业”一词首先由陈德敏提出。他认为,根据循环经济的有关理论和中国的实际国情,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借鉴循环经济在工业发展中取得的经验,我国农业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应该向循环农业发展。
吴天马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他认为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农业系统,找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实现形式、技术措施。
宣亚南等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建设融为一体,认为循环型农业是农业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农业的模式
1 从营养链条角度分析
种植业自身循环模式。
种养循环模式。
农村生产生活循环模式。
农工商循环模式。
2 从循环的空间范围角度分析
农业家庭循环模式
农业园区循环模式。
农业城乡循环模式。

循环农业就是既要满足当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又要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农业发展能力;既要保持农业适度增长与结构优化,又要保持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优化,从而达到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循环农业的核心理念是把传统“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单环式”的线性农业,改造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向多环式”与“多向循环式”相结合的农业综合模式。
循环农业可以概括为“三R”农业,即实现资源的再使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和污染或废弃物减量化( Reduce )的农业。

可采用技术贡献增长率、智力性资源消耗、污染治理率、能值货币比率和节约指数等指标对循环农业运行状态进行评价。
技术贡献增长率应高于资源消耗的增长率
循环农业是结构更为复杂而适度增长的经济。它不以更多的资源消耗来实现,而是以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创新来完成,所以实现循环农业的经济适度增长条件应为:技术贡献增长率大于资源消耗的增长率。
智力性资源消耗应高于物质性消耗
有的学者提出用产生同样的经济价值时,精神资源与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衡量循环经济的程度,即知识和信息为形式的消耗越是大于能源和材料消耗,农业生态环境就越安全。
提高污染治理量应不小于污染物排放量
循环农业是一个耗散系统,不可能实现完全封闭的循环,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达不到100%,耗散的结果使系统熵增大,若维持系统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输入负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