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临沂第26中学
学校发展五年规划
临沂第26中学发展五年规划
(2013年9月—2017年7月)
站在河东教育的新起点上,临沂第26中学各方面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创办“一所让河东人民满意的学校”,已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追求目标。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探索高中教育阶段,生源较差的学校的发展机制,特制定2013年至2017年学校发展五年新规划。
【规划制定、实施的基础】
(一)学校概况:
学校建校五十多年来,校名几经更改,发展建设历经沧桑。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700余名,教职工175人,其中中教高级教师17人,中级教师32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2人。学校占地面积37亩,建筑面积16840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学校管理,先进的教学设施、合理的师资结构、辉煌的教学改革成果,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各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
学校目前有图书室、体育器材室、教师活动室、等多个专用教室和专用活动场所。
(二)具备的基础:
1、学校德育工作卓有成效
学校以养成教育为主线,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爱的真谛,接受爱的教育,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以年级系列活动为载体,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德育系列主题活动。
2、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所突破
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学科组建设制度,并组织教师制定了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现有教学人员135人;中共党员48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2名。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团结进取、乐于奉献、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3、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教师正在不断探索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命题。
学校教学流程管理严谨,学科组的制度建设完善,组长作用发挥充分。教导处重视教学检查、反馈,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形成教学巡视制度,对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无论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形式上,都力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主体作用与潜能的发挥,注重“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问题的探究和情境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与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题,锻炼了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爱心和责任心,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三)存在的不足:
从学校未来的发展看,不仅要继续保持“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还要努力向着“河东名校”奋进。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在教师师德教育以及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实效性不够。
2、学校在推出品牌教师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3、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4、学校在新课题的开发上重视不够,教育科研工作缺乏研究力度。
在新的五年里,面对当前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将在如何进一步传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发展点,为继续保持教师整体队伍的领先优势,培养更多的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以下五年规划。
【指导思想】
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八大教育精神”为指导,以各级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据,以“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为依托,继续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校园;坚持育人为先,提升教育质量;坚持办学特色,积极、务实地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总体目标】
以“和谐中求发展,发展中创和谐”的学校规划为基础,以办成一所人民满意的、成功的、具有特色的学校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富有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塑造“团结向上、创新教学、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教师形象,努力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具体目标】
(一)德育教育
【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不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孝亲尊师”的实践研究活动,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不断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增光添色。
【措施】
1、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以班主任的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为重点,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例会,组织班主任学习育人经验,交流工作心得,探讨工作方式。加大班主任团队建设力度,反馈班主任工作成效,促进班主任之间的互动交流,总结工作经验。
2、完善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以班主任的育人事迹为主要评审内容,凸现班主任工作的育人特点。
3、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班主任师德修养和工作能力,做好“老带新”的带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