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讲课.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讲课.doc

上传人:wu190701 2018/9/19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讲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抗震设防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则:“三个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步骤”。三个水准抗震设防目标(设计基准期50年):水准三个烈度地震烈度水准50年超越概率结构状态设防目标一众值烈度多遇地震63%弹性不坏二基本烈度设防烈度地震10%弹塑性可修三大震烈度罕遇地震2~3%弹塑性不倒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大震烈度:基本烈度6度时为7度强、7度时为8度强、8度时为9度弱、9度时为9度强。两阶段设计步骤:确保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1)第一阶段设计(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性变形验算):取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地震作用效应,按规定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性变形验算。我国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在强震下,结构和构件不存在极限承载力的可靠度,即不存在承载力安全储备。因此,既可满足第一水准下具有承载力的可靠度,又满足第二水准的损坏可修的设防要求,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定性地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2)第二阶段设计(弹塑性变形验算):对大多数结构只需进行第一阶段设计,但对特殊要求的结构、易倒塌的结构、明显不规则或有明显薄弱层的结构,要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应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应是指定级别的专门部门才有权审批。:重要建筑工程、有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特殊建筑)乙类建筑: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重要建筑)丙类建筑:地震破坏后只有一般影响,除于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地震破坏或倒塌后,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不会影响甲、乙、丙类建筑。(次要建筑)2仅是原则性划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具体细划分根据各规范和规程,按实际情况确定。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本次修改与GB50223-95有不同。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后,GB50223-95未进行相应的修改。,取消了“南6北7”设防类别地震作用计算抗震措施甲高于设防烈度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6~8度时提高一度9度时比9度更高乙设防烈度6~8度时提高一度9度时比9度更高丙设防烈度设防烈度的抗震措施丁设防烈度适当降低6度时不应降低1较小的乙类建筑,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抗震措施可不提高。2建筑各部位重要性不同时,可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般用抗震缝分开)。3抗震措施:除结构地震作用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和内力调整。抗震措施是概念设计内容之一4抗震构造措施:一般不须计算,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地震时地面无残余变形的坚硬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范围或地区。2不利地段:可能发生明显变形或地基失效的范围或地区。3危险地段:可能发生严重的地面残余变形范围或地区。4建筑场地选择原则: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2Ⅰ类建筑场地时:1)甲、乙类建筑抗震构造措施不提高;2)丙类建筑抗震构造措施可降低一度(6度时不降低)。: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注重结构和构件的延性设计。概念设计是重中之重,新规范对概念设计有具体化要求,并列入强制性条文。;;本规范所规定的各项抗震措施,基本上都是提高构件的延性。3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包括: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1)不规则——--2中一项及以上超标;2)特别不规则——--2中多项超标,或者一项超标较多,有较明显的抗震薄弱部位,将引起不良后果;3)严重不规则——体型复杂,--2中多项超过上限规定值,或者一项大大超过上限规定值,有严重的抗震薄弱部位,导致地震破坏严重后果。。建筑结构的规则性是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而合理的结构体系是对结构设计的要求。结构体系对安全性和经济性起着决定作用。2结构体系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变形能力,二者应同时满足。:建筑非结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