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道路建设规划编制说明一、规划依据1、《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2、《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3、《北京市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二、统计指标说明1、道路指标体系依据本规划编制前期,对“十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对“十一五”期间市政道路新、改、扩建工程(附表一)和维修改造工程(附表二)进行了预测分析,作为制定本规划道路指标体系的依据。2、路网密度路网密度=道路总长度(公里)/辖区面积(平方公里),。3、人均道路面积人均道路面积=道路总面积(平方米)/常住人口(人),“十五”,“十一五”,。4、道路完好率道路完好率(%)=路面合格以上单元总面积/路面总面积。5、规划实现率规划实现率(%)=已实现规划的道路里程(公里)/全区规划道路总里程(公里)。6、“二高二快六主”城市主干道“二高”分别为:五环路、六环路;“二快”分别为:莲花池西路、阜石路;“六主”分别为:滨河南路、上庄东路、石景山路、古城大街、石门路、北辛安路等。7、“五横五纵加半环“内部网络结构“五横”分别为:滨河南路、八角北路、石景山路、鲁谷路、规划路;“五纵”分别为:永定河河堤东侧路、北辛安路、古城大街、八角西街、鲁谷西路;“半环”分别为:香山南路、八大处路、金顶山路和金顶山北路等道路组成。石景山区“十一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区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首都新城区的关键时期,在正确分析我区市政道路建设“十五”期间的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发展机遇的基础上,依据《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规划我区“十一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具体规划如下:一、“十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发展状况“十五”期间,我区市政道路建设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路网结构不断优化,道路设施逐步完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一)市政道路建设成绩显著“十五”期间,市、区政府共投资近20亿元新、改、扩建了五环路石景山段、莲花池西路石景山段、杨庄路、体育场南路、实兴北街、鲁谷东街、金顶山路、西井路、香山南路、。其中:新建道路9条约19公里,;,;对21条总长约22公里的道路进行了大中修改造,;新建和改造盲道约63公里,;新建桥梁20座,大修桥梁2座,新建人行过街天桥8座、地下通道1座。截止到2005年底,全区市政道路达到:总里程190公里,道路总条数157条,桥梁45座,人行过街天桥9座,地下通道1座,道路总面积303万平方米,,(),道路完好率70%,%(按已实现规划的道路里程与全区规划道路总里程的比值)。(二)创新道路建设体制,提升道路建设水平“十五”期间,在道路规划方面,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制定了《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在道路建设资金的筹措方面,向市财政争取资金约6亿元,搭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保证了重点道路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成立了区重点工程建设中心,加大了重点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论证、推进力度,初步建立起责权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和专业化管理的道路建设体制及良性运行机制。我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水平和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道路新、改、扩建工程规划实现率大幅度提高,并与架空线入地改造建设、地下市政管线综合规划建设、道路环境整治等同步实施。道路维修工程实现了与雨污水分流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路灯改造等同步实施。“十五”期间,我区市政道路建设有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在“十一五”期间予以解决。主要有:一是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首都新城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任务繁重,建设资金需求较大;二是基本建设程序、土地政策、拆迁政策、民扰等因素导致市政道路工程进展受影响;三是城市主干路的建设计划由市有关部门负责,市里影响因素较多;四是对社会单位建设的市政道路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二、“十一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极为关键的时期,必须加快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