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8
文档名称:

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质[2006]277号.docx

格式:docx   大小:2,147KB   页数:2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质[2006]277号.docx

上传人:marry201208 2018/9/21 文件大小:2.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质[2006]277号.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
建筑
Architecture
 
               
1 总则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积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提高民用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水平,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技术,保证设计质量,制定本专篇。
本专篇为现行国家、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的要点和补充;为推广节能技术,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结合各地实践经验,针对民用建筑中建筑节能共性问题所编制的全国性技术措施。
本专篇编制以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为原则,贯彻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
本专篇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工程。
采用本专篇时应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技术做法、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传统做法,因地制宜,采用合理技术,制定适合于本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并报请当地主管部门批准。
2 基本要求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及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分A、B、C三个区)、寒冷地区(分A、B两个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分南、北两个区)、温和地区()。。
居住建筑主要城市所处城市气候分区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A区、严寒地区B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
公共建筑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
    注:本表摘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
    :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北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同时兼顾冬季保温;(南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建筑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原则。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凉爽时段的自然通风。建筑的主要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一般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避免夏季受东、西向日晒。
选址。
    建筑的选址要综合考虑整体的生态环境因素,充分利用现有城市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的环境加以充分利用和改善,以创造能充分满足人们舒适条件的室内外环境。如在建筑周围种植树木、植被,可有效阻档风沙,净化空气,同时起到遮阳、降噪的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面平衡环境温度、湿度、防风沙及收集雨水。也可通过垂直绿化、屋面绿化、渗水地面等,改善环境温湿度,提高建筑物的室内热舒适度。
规划和体形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的体形以及建筑群体组合进行合理地设计,以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如在沿海湿热地区,为有效改善自然通风,规划布局上可利用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风压差,使建筑单体得到一定的穿堂风。建筑高度、宽度的差异可产生不同的风影效应,所以应合理确定建筑单体体量,防止出现不良风环境。
日照环境设计。
    、间距会对建筑物内部采光、得热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日照间距及朝向。建筑的日照标准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其间距应以满足冬季日照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视觉等要求。
    。旧区改造项目内新建住宅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规定:
        1)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室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2) 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3)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