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郭沫若讲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郭沫若讲稿.docx

上传人:w447750 2018/9/2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郭沫若讲稿.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郭沫若生平及创作历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鼎党,四川乐山人,郭家原籍本是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学名开贞,"开"是排行,"贞"是本名。一九一九年首次发表新诗时,自署笔名"沫若"。并以此为号。这是由其"故乡的两条河,沫水与若水合拢来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作家、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1906--1913,郭沫若先后在乐山和成都读小学、《意大利建国三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译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文学作品,初步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和民主思想的启蒙。培育了他强烈要求冲破封建牢笼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1911年初,国会请愿风潮波及四川,成都学界立即响应,郭开贞被推为分设中学出席会议的代表之一,监督叫他上课,他说"连监督都叫不动的,我怎么有那样大的魄力呢",他几乎被斥退。中华民国,剪辫子。袁世凯窃取大权后,这期间不幸的纸事竟伴着伤的国事来,1912年农历正月十五,奉父母之命与张琼华(1890--1980)结婚,郭沫若称她为"黑猫",全靠一本《庄子》度过花烛夜,第二天"四门"又靠一部古版《文选》消磨了时光。第五天,结束了这"结婚受难记",乘船回成都中学堂,人虽然是从此跟她分开了,但这一生"囚禁"在孤寂"洞房"的女人,不能不说是他的一块心病,以后每当提起这件事,他总觉有难言的苦衷,说:"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重大的一件。"二创作觉醒期和爆发期(1914--1920)1913年底,郭沫若怀着"救国济民"的抱负走出夔门,离国经朝鲜,于是1914年初抵达日本,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三年毕业后考入福冈九洲帝国大学医科。当时日本的医学属德国系统,凡学医必须学德文兼学英文,以及文学作品为读物。因而把他本放弃的文学煽动起来。泰弋尔、海涅、雪莱、惠特曼、歌德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开始写一些旧体诗,到1916年他开始创作了白话新诗。惠特曼对他的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泰弋尔《草叶集》那种自由奔放的形式,豪迈粗犷的诗风和强烈的民主主义精神,使他"开了闸的作诗欲又受了一阵暴风般的煽动"。(《创造十年》)郭称歌德是向"四方八面,立体地发展的球形"的天才。他说"海涅的诗丽而不雄","惠特曼诗雄而不丽",而歌德的诗是"雄丽的巨制"。郭译完《少年维特之烦恼》,感到"实在愉快得至少有三天是不知肉味的"。他称此书"与其说是小说,宁肯说是一部散文诗集"。刊于该书卷首的那首弁诗"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一时在许多青年的口中传唱不息,变成了封建礼教的挑战和抗议。歌德过分迷恋和钟情于青年女子。"诗人海涅骂过他,说他只晓得和女人亲吻",用《红楼梦》上的话来表现时,便是只晓得"吃姑娘嘴的胭脂",他老先生的确可以称为德意志的贾宝玉",他在73岁的时候,还要和一位17岁的姑娘恋爱"。(歌德从14岁开始和酒店小姑娘格雷卿相恋,在73岁的高龄同年仅17岁的小姑娘伍尔里面凯相爱,甚至陪他的妻子外,先后和8位青年女子发生过爱情关系。)与此同时,因为喜欢泰弋尔和歌德,郭沫若和哲学上的泛神论思想接近了。泛神论是16至18世纪流行于西欧的一种哲学思潮,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等。泛神论否定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否定神是自然界的创造主,认为神不在自然界之外,而是和自然界融合为一,"神即自然,自然即神"。布鲁诺认为"自然界是万物之神"。斯宾诺莎认为"上帝就是自然"。歌德曾深受斯宾诺莎的著作影响,他的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明显地表现了泛神论思想,泰弋尔的名作《吉檀迦利》也充满着对万物化成一体的泛神的歌颂。郭沫若则用自己所理解的泛神论思想来印证古印度哲学,并对中国古代老庄、孔子和王阳明哲学思想进行"再发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泛神论思想。他在1922年写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中指出:"泛神便是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这种认识对他本时期的诗歌创作发生直接的诱发催化作用:一方面,"泛神便是无神","神即自然"的观念,使他反因袭、反传统、蔑视偶像权威,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找到了哲学依据。另一方面,泛神论所提供的"物我同一"的境界,使他思绪飞腾,产生了郭沫若式的奇特想象,把宇宙万物拟人化、诗化,视之为生命的抒情对象,为创造囊括一切的形象体系扩展了广阔的思路。所以,郭沫若当时认为"诗人的宇宙观以泛神论为最适宜"。(《论诗三札》)。1、如《我是偶像崇拜者》诗人说自己崇拜太阳、山岳、海洋、水、火、江河,崇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