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明辨是非》教案2
《明辨是非》教案
课题
明辨是非
课型
体验课,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正义善良的人作为人生榜样,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明辨是非、品德高尚的人。
能力目标
1、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2、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
1、什么是良知
2、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
3、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
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
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你能告诉老师这句古语的含义吗?那你有正确的是非观吗?
二、新课讲授
(一)“透视自我”
以下行为,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能简单归为正确或错误应作具体分析的打“○”。
1、小志虽然很健谈,但晚睡铃响后从不和别人聊天谈心。
2、小志的好心给人误解后,发誓再也不做这种“好心没好报”的事情
3、小志看不起小权,因为小权常常取笑别人的不足。
4、值日生误登了小志的名字,认为他违反纪律,小志偷偷把自己的名字擦了。
5、小志猜想老师今天可能不会检查卫生,所以没有打扫课室清洁。
6、在公园里,小志看见一个小孩把饮料罐扔在地上,心想:“这小孩真没教养”。
以上题目1为√,2、4、5为×,3、6为○。如果你全对,说明你的是非善恶观还是很强的。
提问:(1)什么是“是非善恶观”?
判断行为的正确与错误,想法做法是否合理等。
要判断一个行为是善的还是恶的,一件事情是正确的(是)还是错误的(非),要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
(板书)一、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
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也就是“良知”。
过渡:既然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那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王云海的行为。
(二)“透视王云海”
阅读P11-12探究园--“班级风景”,思考:
(1)你认为王云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吗?为什么?
(2)王云海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
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学会在生活中明辨是非,心中必须有一把铸造良知的标尺,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良好的品质,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过渡:那么,如何铸造良知的标尺呢?
(板书)2、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
让我们先看看这两则新闻。
(三)“透视社会”
(投影)材料一:2005年1月1日上午10时半,成都市轻纺城门口一对携巨款的夫妇遭到两名歹徒飞车抢劫,在与歹徒争抢中,装有巨款的塑料口袋被撕破,数千张百元大钞满天飞。
提问:如果你当时在成都轻纺城门口恰好遇到这一幕,你会……
身为商铺老板的冯小明,“听见喊声,立即冲了出来,飞快地奔到歹徒跟前,一脚把歹徒踢翻在地”,没有犹豫和退缩;轻纺城的7名保安,跟着歹徒紧追不舍,不惧歹徒挥舞着的刀,最终将其制服;最后的一幕更是感人至深:周围的商家和过路的群众都自动围过来帮助她捡拾,27万巨款分文不少地回到受害人手中。
过渡:类似的事情硚口双墩也在发生着。
(投影)材料二:2005年1月16日,一辆货车行至硚口双墩时失火,车主组织几名民工,爬上车灭火,无奈火势越烧越猛。消防车闻讯赶至,边用水龙朝火焰猛灌,边将已着火的东西掀下卡车,以免引燃更多货品。与此同时,数十名围观者一哄而上,狂捡值钱的东西据为己有。车主等上前阻拦,但因人少势单,控制不住局势。警方赶至后,才将哄抢的人群驱散。
提问:请你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去比较两则材料中的市民。
得出结论:我们要铸造良知标尺,就要懂法律、以美好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学会理性分析,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详见P14“阅读卡”:良知标尺铸造法。)
(板书)3、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
过渡:社会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有形形色色的人,立足于其中要分清是非,正确对待各种社会影响。
(板书)二、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1、有这么一句话“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父母长辈总会告诉我们他们许许多多的人生经验,以及会告诫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去做些什么。那长辈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一概接受?(让学生举例子说明)
因为有些父母、长辈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好,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如赌博、吸烟、贪婪、欺骗等,会成为我们的坏榜样。所以对父母、长辈的言行我们也要分清是非,他们做错的我们绝不能盲目跟随。(划线)
(板书)(1)正确对待来自长辈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