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注》读书笔记
美丹尼尔-戈尔曼,杨晓春译
前言:
人们看书的时候,通常有20%-40%的时间在走神,伴随看书、阅读或者其他叙述性文字的过程,大脑构建了一种心智模式,让我们能够理解文字,并将其与我们已经掌握的同一主题的诸多信息联系起来。学习的核心在于理解网络的扩展,在构建理解网络时,走神越多,我们看到的信息就流失的越快。
神经通道时思想和经验的载体,我们看书的过程就是大脑把这些神经通道连结成神经网络的过程。与这种深度理解形成对立的是终端与干扰,并且以最具诱惑力的互联网为代表。
引导专注力的过程是:先集中自身专注力,后吸引和转移他人专注力,最后获得并维系员工、同伴、顾客或客户的专注力。专注组织氛围和文化属于内在专注,专注竞争环境属于对他人的专注,专注组织所处宏观环境属于外在专注,高专注力的人更能够平衡三者。
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信息越多,人们越不专注,我们的大脑是按照荒野模式塑造的,它往往对具象和局部更加关注,而对抽象与系统缺乏洞察。因此,对自己的专注,对他人的专注,对系统的专注着三种专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专注力是智力的五个进本因素致力,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
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属不间断时间+5分钟休息。
第一章:隐形的翅膀
专注贯穿于无数心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方面包括理解、记忆、学习、感觉和知觉、理解他们的情绪以及良性互动等。由于意识存在错觉,大脑通常只会记录下专注力的最终产品。比如,想法是好是坏,、意味深长的眼睛,诱人的笑容,清晨咖啡的香气,但我们没有觉察到意识本身的流淌。专注力机制构成了我们感知世界以及自主调节思想和感受的基础,我们对专注力的运用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东西。
惑怒,pizzled,用来形容我和你在一起,你却掏手机给别人打电话的感受。
第一部分:什么是专注力
第二章:专注力:最基本的元素。
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对专注力的定义:在几个并行的潜在目标或思想碎片之中,意识突然提取了其中一种,使其呈现出清晰鲜明的形象。
分散专注力的事物包括两大类:感觉干扰和情绪干扰。
感觉干扰比较容易克服,比如阅读时不会留意字句之间的空白,舌头顶住上颚时,大脑屏蔽了其他诸如声音,颜色气味等源源不断的刺激物;
情绪干扰带有情绪信号,难以消除,情感风暴是专注力最大的敌人。无用的胡思乱想和建设性的深思熟虑之间的区别在于,我们是提出试探性的方案或想法,然后摆脱思想负担,还是陷入持续的焦虑,不能自拔。无法摆脱情绪的干扰,我们就容易陷入慢性焦虑的怪圈,慢慢地可能发展为焦虑、抑郁和强迫症。
乔治米勒提出,专注力的上限是7+2,即5~9个信息单元。专注力的管道非常狭窄和固定。我们不是在分配专注力,而是在快递地切换专注力,持续不断地切换专注力会影响专注度。一般来讲,我们工作记忆的容量很小,但我们从这个狭窄的通道获取的信息数据量可以很大,群体智慧相当于分布在群体里的每个个体贡献的总和,群体智慧意味着专注力的最大化,表现为所有人注意到的信息量总和。
好的工作能把人的天赋兴趣和道德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全身心投入工作能使人感到愉快,而愉悦是心流产生的情绪标志,心流是大脑出色完成任务所达到最佳状态,神经系统高度和
谐地运转是心流产生的标志,专注引发心流。
第三章:专注力:自上而下VS自下而上
认知科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