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2.0.docx

格式:docx   大小:7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2.0.docx

上传人:2623466021 2018/9/22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2.0.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绪论
?(关于广义概念)
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简答 3)
答: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他们是有机统一的
世界物质统一性以及发展规律
:
1质变:物质性质的根本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2)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
显著变化,体现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3)物质: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
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对物质的定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4)运动: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5)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
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6)实践: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意识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物质的主观映像
8)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9)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11)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2)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13)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14)量: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15)度:度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简答)
答:1)揭示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事物为
什么会发展;
2)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助
于理解;
3)提供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简答)
 答:1)联系的观点 2)发展的观点
?以及为什么?
答:对立统一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分析)
答: 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1)物质和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究竟哪个是世界的本原,何者是
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也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2)意识能否反映物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意义:就第一方面回答,划分哲学派别
1)物质是世界本原,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
2)意识是世界本原,是第一性的——唯心主义
就第二方面回答,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意识能反映物质——可知论
2)意识不能反映物质——不可知论
(补充物质定义内容)
答:物质的定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即物质就是存在。
物质定义的意义:
1)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2)把唯物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分析: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