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技术.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技术.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9/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技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技术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编制依据 1
3 测量设备与人员 1
主要测量仪器的配置 1
沉降观测组及人员的配备 2
4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布设 4
变形测量精度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4
水平位移观测网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4
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5
5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5
观测项目 5
5
5
6
测点的埋设要求 6
观测的频度 7
6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 8
观测点的布置 8
观测精度 8
观测频次 8
墩台观测频次见下表: 8
预应力混凝土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下表: 9
涵洞观测频次见下表: 9
观测方法 10
7 过渡段沉降观测 10
8 沉降变形观测与观测资料整理要求 10
一般要求 10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11
观测工作基点、水准基点的布设 11
观测资料的整理 12
9 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评估 12
计算和实测沉降的比较 12
各观测断面沉降拟合曲线 12
各观测断面工后沉降的预测 13
审核铺设无碴轨道的条件 14
评估报告的汇编 14
10 沉降观测质量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14
1 工程概况
哈大客运专线TJ-,路线起止桩号为D1K520+~DK559+,工程内容包括马仲河特大桥、左家沟特大桥、城关村特大桥、满井特大桥、塔东沟特大桥、南杨家特大桥、三门张家特大桥、西大村特大桥、西大沟特大桥等9座桥梁、35座箱形涵和9段路基,,预制箱梁757孔。
2 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渣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3)、《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哈大客专工程〔2007〕91号
(4)、《新建铁路哈大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
(5)、《路基沉降观测设计》
(6)、《桥梁沉降标布置参考图》
3 测量设备与人员
主要测量仪器的配置
根据本段的工程特点及观测任务,主要观测仪器按需要进行配置,详见下表: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主要技术指标
1
全站仪
莱卡TCR1201
1台
角度:1″;
测距:±(2+2ppm×D)。
2
全站仪
莱卡TC802
7台
角度:2″;
测距:±(2+2ppm×D)。
3
电子水准仪
莱卡DNA10
2台
每公里中误差:
±(配铟钢条码尺)
4
电子水准仪
天宝DINI03
5台
每公里中误差:
±(配铟钢条码尺)
5
水准仪
苏一光DSZ2
7台
每公里中误差:
±(配测微器+铟钢尺)
沉降观测组及人员的配备
根据本段路线长度及沉降观测点的数量,项目部工程测量部拟成立三个工区沉降变形观测组和一个梁场沉降变形观测组。
第一工区沉降观测组下分四个小组,第一小组承担马仲河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任务,第二小组负责左家沟特大桥和城关村特大桥的沉降变形观测任务,第三小组负责D1K528+~D1K528+、D1K529+~D1K531+,第四小组负责D1K531+200~D1K531+、D1K533+~D1K534+。
第二工区沉降观测组下分五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满井特大桥的沉降变形观测任务,第二小组负责塔东沟特大桥和南杨家特大桥的沉降观测任务,第三小组负责路基D1K540+~D1K544+,第四小组负责路基D1K545+~D1K548+,第五小组负责路基D1K548+700~D1K549+、D1K551+~D1K552+。
第三工区沉降观测组下分三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三门张家特大桥、西大村特大桥和西大沟特大桥的沉降观测任务,第二小组负责担路基DK553+~DK554+、DK555+~DK556+,第三小组承担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