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茵栀黄口服液口服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茵栀黄口服液口服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sbuufeh058 2015/9/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茵栀黄口服液口服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茵栀黄口服液口服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酶诱导剂)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8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显效75例(%),有效3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显效20例(25%),有效30例(50%),无效20例(25%),总有效率75%。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退黄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关键词】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09-02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科常见病,新生儿黄疸亦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持续时间延长,轻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甚至致残、致死。为寻找方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减少换血治疗及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减少治疗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本科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蓝光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山东寿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60例,采用仅考虑各组例数均衡的动态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单纯光疗组80例,茵栀黄口服液+光疗组80例,3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质量、母乳喂养比例、出现黄疸日龄、入院日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符合第3版《实用新生儿学》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1]。
纳入标准
(1)胎龄≥37周;(2)血生化检查提示间接胆红素血症,且胆红素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内2001年制定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标准[2]。
排除标准
(1)早产儿、过期产儿及日龄>28 d者;(2)伴有明显感染表现者;(3)伴有直径>5 cm头颅血肿者;(4)伴有胆道闭锁等肝胆系统畸形为阻塞性黄疸者;(5)溶血患儿血红蛋白<90 g/L者;(6)伴有消化道畸形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能口服药物者;(7)伴有先天性遗传代谢病者。
治疗方法
单纯光疗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单面蓝光照射治疗,每日12 h,人工喂养,奶间喂水。
茵栀黄口服液+光疗组:除给予上述蓝光治疗外,入院后同时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72222),每次3 mL,每日3次,应用3-5 d。
观察指标
入院当天治疗前,入院第3、5天治疗后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计算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组间比较。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任何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呕吐、体质量等,并计算其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疗效判断
显效:治疗5天后黄疸明显消退,经皮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