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doc

格式:doc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doc

上传人:fxl8 2013/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蒙古自治区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
(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

目录
1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目的………………………………1
2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内容………………………………1
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准备…………………………………1
4 普查依据标准和主要技术资料…………………………2
5 划分普查单位……………………………………………2
6初列树种名录……………………………………………3
7确定普查地块……………………………………………3
8 乡土树种调查方法………………………………………3
9 古树名木调查方法……………………………………5
10 外来树种调查方法……………………………………6
11 内业整理………………………………………………8
12 普查成果………………………………………………9
13 附表……………………………………………………10
附表1:线路调查表……………………………………12
附表2:地块调查表………………………………………13
附表3:每木调查表………………………………………14
附表4:标准地调查表……………………………………15
附表5:乔木乡土树种统计表……………………………16
附表6:灌木乡土树种统计表……………………………17
附表7:古树名木统计表…………………………………18
附表8:外来树种统计表…………………………………19
附表9:珍稀濒危树种统计表……………………………20
附表10: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量统计表……………21
14 附录……………………………………………………11
附录1: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主要技术规定………………22
附录2:线路踏查技术规定………………………………36
附录3:标准地调查技术规定……………………………38
附录4: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定…………………………41
附录5:照片拍摄技术规定………………………………47
附录6:树种鉴别技术规定………………………………48
附录7: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初列树种名录
………………………………………………………………49
附录8:内蒙古自治区珍稀濒危树种名录………………66
附录9: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提纲………………69
附录10: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报告提纲……………70
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
1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目的
普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区现有乡土和外来林木种质资源的集中分布区、面积、生长状况,为今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建立布局合理的林木良种基地,大力选育、生产、推广林木良种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营林质量。
2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内容
、面积、生长状况等。
、株数和生长状况等情况。

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准备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开始前,要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普查工具,成立普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收集普查所需的资料等。

测量仪器:全球***仪(GPS)、望远镜、罗盘仪、测高仪、测绳、皮尺、围尺、钢卷尺、计算器、照像机、土壤试剂、土壤调查器械等;
标本采制器械:采集桶、标本夹、枝剪、放大镜、吸水纸、台纸、透明纸、浸制试剂等。
各地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必要的添置。

各地区要抽调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熟悉植物分类、森林调查、林木选育等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普查队,普查人员不易过多,可根据本地区林木种质资源情况确定。

为了正确掌握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方法和标准,自治区林业厅集中对各地区普查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在自治区统一培训后,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再组织全体普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4 普查依据标准和主要技术资料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1620-1996)、《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 GB10018-88、《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林木采种技术》(GB/T 11619-1996)、《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5)。

五万分之一地形图与林相图(如有最新航片或卫片更好)、《内蒙古植物志》、《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内蒙古自治区土壤分布图》和当地其它有关林业资料。
5 划分普查单位
大兴安岭原始林区以林管局为普查单位,其他地区以盟市为普查单位。
6 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