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支撑身体自重 与关节配合实现运动功能: 长骨(long bone)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容纳骨髓。体表面有 l~2个血管出入的孔,称滋养孔。两端膨大称骺,有一光滑的关节面,与相邻关节面构成关节。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于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1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2
短骨(short bone)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 扁骨(flat bone)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3
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分布于骨的表面。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较大的重量。 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故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
4
5
骨膜:覆盖在新鲜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幼年期功能非常活跃,直接参与骨的生成;成年时转为静止状态,但是,骨一旦发生损伤,如骨折,骨膜又重新恢复功能,参与骨折端的修复愈合。如骨膜剥离太多或损伤过大,则骨折愈合困难。
6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内含发育阶段不同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称红骨髓,有造血功能。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失去造血活力。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而在椎骨、骼骨、肋骨、胸骨及肽骨和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7
骨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 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挺实。 脱钙骨(去掉无机质)仍具原骨形状,但柔软有弹性; 煅烧骨(去掉有机)虽形状不变,但脆而易碎。
8
两种成分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幼儿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称青枝状骨折。成年人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约为3:7,最为合适,因而骨具有很大硬度和一定的弹性,较坚韧。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 :足够的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足够的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足够的稳定性:保持原有形状的能力 耐磨损
9
二、骨组织的力学特性 骨骼受力性能好:所受应力分布合理,关节之间摩擦力小 骨骼的性能有变异性:机械性能随年龄、性别、职业、个体环境差异有所不同 骨骼的力学体系处于平衡状态以适应人体任何体位 骨骼有自动反馈控制的特点 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无机物使骨硬而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