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血管外科2012-2015年发展规划
血管外科系我院与山东省立医院合作共建于2012年1月5日新成立的科室,也是东营地区成立的第一个血管外科,2012年-2015年是我科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在这几年里,实现血管外科跨越式发展,在东营地区乃至黄河三角洲成为血管外科领军特色专科,科学合理安排发展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我科实际,提出科室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为主题,乘着我院“创三甲“东风,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主要内容,建立专科规范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力争五年内科室建设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设施完备、治理规范、技术精湛。
二、发展目标
通过科学的管理实施,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梯队;借助山东省立医院扶持,进一步完善特色专科;重点培养年轻医师;逐年引进新技术、新项目;重点突出血管外科手术外科及介入治疗的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5年内建设一定规模特色的血管外科临床专科,逐步实现东营市特色专科、东营市重点专科、山东省重点专科的目标。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
科主任、护士长继续抓好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创三甲每项要求,每月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病历质控小组会议、院感小组会议,护理管理小组会议,医疗安全小组会议等,规范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使我科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努力工作,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一)、明确科室医疗、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0%
2、平均住院日≤12天
3、入院三日确诊率≥90%
4、术前平均住院日≤3
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5%
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0/100分)
10、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90/100分分以上)
11、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12、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0%
13、急救仪器,药物完好率=100%
14、抗菌素使用范围<60%,DDD<40%,药敏>80%,抗菌素限制使用率<30%
15、手术台次实现每年递增,重大手术实现每年递增、跨越式递增
(二)、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定考评标准,每月由质控员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
1、参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三好一满意的评审标准,对科室的每月工作情况,认真评分,结果与奖金挂钩。
2、健全、落实各种医疗制度,要求各种制度执行记录规范,项目齐全。医疗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入院24小时内主治医师查房,一周内主任查房,术前,术后上级医师查房,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房,病重自动出院请上级查房,重病人值班医师查房后作好病程记录。加强知情沟通制度管理,非手术病人入院内72小时沟通,手术前、中、后沟通,植入沟通,危重时随时谈,特殊诊疗操作、治疗、用药沟通,输血同意沟通,麻醉前同意沟通;严格执行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及手术权限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科每月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三)、认真做好医疗文书书写管理工作
1、强化病历书写者自我检查、病历质量小组(相关质控人员)监控。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区进行环节及终末病历质量检查,培养每个质控员的病历质量意识,加深检查者的感性认知,将检查结果及时传达到科内,避免同样错误发生,使被检查者引起重视,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意见,实时改时,起到良性循环作用。
2、抓好病历质量的评价、实施奖惩结合制度
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区进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检查存在问题及乙级、丙级病历上报质控办。质控人员需及时上报检查结果,促使大家重视并互相督促,避免和减少病历缺陷发生率,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四、人才培养
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心是人才的竞争,科室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科室的发展才会有出路:
1、与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坚持长期合作,定期每周省立医院专家来我科查房、指导手术及科室管理,尽快提升我科血管外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2、适时派出科内医疗、护理人员去省立医院进行短期学,提高年轻队伍的业务技术水平;
3、制定政策及奖励机制鼓励职工自学岗位成才。
4、科室业务水平具有一定规模后,选送思想品质好、业务基础强、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5、注重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开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