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Air夫妇的咖啡馆
一
安海路36号番婆楼,2010年以前,花时间咖啡馆就开在这里。番婆楼建于1920年,有着高大气派的门楼,铁门的正反两面都镂刻有“福”字,这是有讲究的,说的是出门进门都见福。进门是石阶,两旁有着精美的雕刻,左边的围墙上是累累的爬墙虎,院子里有挺拔的柏树和盛开的三角梅。
位于二楼的花时间咖啡馆有长长的回廊,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一句想想都觉得有点奢侈的话——“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这里所有的元素——这里,阳光、花草、回廊、音乐——没有一样不让人神经放松,随之慵懒。
Air夫妇按自己的方式经营咖啡馆——别的店早早的迎客,晚晚的关门,热情招待。而这里一般10点多才会开门营业,他们称之为“日午而作,日落而息”。并且在门上贴了善意提示“早开,晚开,早晚会开。——不准时,非耐心者勿候”。所以想来你就得花时间。
当然,即便是营业时间,也未必能见得着Air夫妇。他们有时候会闭馆四处走动走动,寻找觉得可以像鼓浪屿一样过“懒洋洋的日子”的地方,并且将旅行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来。先后出版了包括《懒洋洋的日子》《迷失·鼓浪屿》《逐梦·凤凰》《走读·楠溪江》《放浪·阳朔》等“花时间”丛书。
倘徉在这座老宅子,很多人会记住那样一幅画面:一女子斜倚榻上看书,屋正中一孩子坐着小凳在书桌上写字,一种家庭的氛围,那女人便是Miki,Air的妻子。另一间屋,长长木条桌上,摆放着两样东西,一个海碗大小的鱼盆,里面只有一条漆黑瘦弱的小鱼儿;一个手编的竹篓,里面一些半新不旧的草叶,不知何物,凑近一看,有一张小纸条摆在叶面上:小心,我们在孵蚕宝宝在这里,“随意”二字让他们诠释得再经典不过。
小店内,从地板到天花板,全是用木头来装饰的。白色的粗布桌布,已经洗得有些旧了。上面再盖个粗布方巾。墙角桌上的台灯灯罩是用宣纸自制的,透着暖暖的橘光。
“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这是花时间咖啡馆扬名在外的格言。很多人为了这简单的一句话,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到岛上来,在楼上坐着,寻找可以名正言顺浪费的时间,看着一拨一拨慕名而来的游人对着这里狂拍,于是客人与主人便成了镜头中的风景。
二
2010年1月,花时间咖啡馆搬到了安海路42号。这是一处幽静的院落,里面一幢建于1927年的原貌红砖小楼,拱券回廊,古井,壁炉铁门半开着,一块很不起眼的黑板上注明:花时间(SLOWLY),营业时间10∶30am--5∶30pm。路上没有任何关于这家店的标示,难怪有客人戏称,之所以叫“花时间”是因为要花很多时间才会找到。不过,这也映衬了Air夫妇另一句名言:“遇见才遇见,错过就错过”。走上石板楼梯,店里的灯光温暖柔和,配合着慵懒的音乐,像是回到了古老的年代,时间晃动,记忆流转,着实让人想要把时间都花在这里。
传说中的Air夫妇,既不热络也不冷淡,一副很随意的样子。客人进门来,不会有人热情招呼你,照单自己到吧台点餐,而墙上的菜牌开首则写着“爱吃不吃”Air话虽不多,手艺却不错。不一会儿,满室的浓香扑面而来,和着室外的阳光,暖着客人的心。这里顶顶有名的提拉米苏,每天只供应10份。至于吃喝,有就有,无则无。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可遇,别求”。有生意不做,这也是他们“随意”的一种表现。
点完单,就找个舒服的位置坐,开始浪费时间。随意摆放的桌椅旁坐着三三两两的来客,人并不很多,从穿着看,也不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