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2,13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简介.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2018/9/24 文件大小:2.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简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车墩学校《人间有晴天》生命教育
主题活动课校本课程方案
(课程简介)
车墩学校
《人间有晴天》——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课程校本课程方案

2005学年起,在生命教育大背景下,我校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认真学****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我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及需要,依托多年来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创造性地开发了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校本课程《人间有晴天》。
一、课程开发背景与情景分析
1、课程开发背景
2005年,上海市教委基于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
针对生命教育对现代学校的要求,《纲要》指出:“多年来,上海中小学在实施生命教育方面,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在生命教育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抓住时代赋予学校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开发适合学校发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纲要》提出的生命教育实施三种途径是: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纲要》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既要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突出重点,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生命教育涵盖的内容广,涉及的学科多。如果从三种途径整体开发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无疑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并且开发与实施的周期漫长,与我校的现状与发展不相匹配,教师与学生也无法适应。因此,我们必须寻找适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进行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2、校本课程开发之情景分析,旨在系统考虑学校内外部诸因素,做到“认识自我”。了解学校课程开发的现实基础和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状况。我们借助SWOT分析模式,分析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情景。见下表:
车墩学校中学部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校本课程SWOT分析表
S(优势)
W(劣势)
O(机会点)
T(威胁点)
S(行动策略)
政策
理论资源
l 《纲要》的颁布对生命教育起指导和推动作用
l 课改要求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
l 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l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现有成果不多
l 《纲要》中生命教育涵盖的内容广,涉及学科多
l 不需局限于已有成果,可开展理念和形式上的创新
l 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发符合二期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l 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l 需要解放思想,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l 以《纲要》为指导,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引,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l 总结经验,形成理论与实践成果。
社区资源
l 地处工业重镇,是大规模成熟社区
l 社区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开成良好互动。
l 外来人口众多,社区人员组成复杂,流动性大
l 部分社区资源未有效整合
l 社区可提供活动与实践的场所
l 社区可提供部分专家来校讲座
l 社区整体规划理念待整合
l 社区教育观念不到位,校本课程开发观念落后
l 建立社区与学校联系机制,参与课程开发
l 参与社区活动,宣传开发理念。
学校资源
l 市心理辅导先进学校、少先队优秀学校、家庭教育先进学校、区科研先进单位
l 中学部有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场地
l 主题教育经验丰富,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决心大
l 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缺少
l 中学部规模小,活动场地有限,各年级人数差距大
l 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具有丰富的资源、雄厚的基础和强有力的保障
l 可为主题活动提供独立的活动场所
l 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l 加强校本培训,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提高
l 依托学校优势,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建设的创新
教师资源
l 青年教师占70%,有活力,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
l 大部分教师认知水平和专业素质高
l 部分教师长期从事心理健康、青春期等主题教育,经验丰富
l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l 大多教师主题教育活动课经验不足
l 部分教师观念滞后,安于现状
l 青年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热情较高
l 多数教师工作踏实,钻研课题的热情较高
l 部分教师可以提供经验带动全体教师
l 学校固有教育体制、评价机制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发挥
l 教师专业发展不够
l 部分教师缺少钻研的动力
l 通过校本培训,充分开发教师资源,提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