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国文学名著欣赏.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文学名著欣赏.doc

上传人:rita291961 2018/9/24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文学名著欣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文学名著欣赏
内容摘要:鲁迅先生的这边《阿q正传》描述了阿q这一个典型人物来反应当时社会状态,通过阿q主义讽刺了人的劣根性。小说的心理描写是一大特色,很好的刻画出了人物的思想。
关键词:阿q主义艺术表现心理描写
一阿q的悲剧是时代的必然
我们读完《阿q正传》这篇小说,或许会觉得阿q这人一生很悲惨,有点同情。然而我们有不难发现,阿q这人物的悲剧又是当时时代的必然所趋。
阿q主义这种思想意识与阿q阶级属性及其自身利益是相矛盾的,但阿q却反而把它当成护身法宝,这正表现了阿q的不觉悟。鲁迅写农民的不觉悟,正是表现了他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他要考察农民和革命的关系,寻找妨碍他们起来革命的原因。他批判阿q的阿q主义,也是批判农民的落后性,教育人民认识到封建阶级的精神毒害以及阿q主义消极、落后的本质,使被压迫人民懂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摆脱它的道理,同时也提醒革命者注意,必须高度重视启发农民的觉悟,因为这是关系到民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
阿q是一个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物,阿q主义是阿q这个人物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鲁迅写阿q,不仅仅是要暴露农民思想的弱点,他所要鞭挞的不仅仅是表现在农民身上的阿q主义,而是为了“提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精神胜利法”既然来自统治阶级,是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就在不同的阶段、不同阶层的人们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是在清末民初的历史条件下的国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包含了更为深广的内容。阿q的阿q主义,即“精神胜利法”,就是它找到的国民的弱点,即他要画出的国民的魂灵。阿q的阿q主义,比实际生活中的“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事实上阿q的形象在各阶层人们中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可以说,阿q是一面镜子,不论哪个阶层的人都可以照出自己的弱点,从而引起警觉。阿q的形象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阿q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真正的革命党。这个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是无法解决的,当时的鲁迅也不能解决。但小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以后发表,形象地宣告了资产阶级政党不能解决农民问题,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对于人们思考革命的出路,在客观上有着重大意义。
二、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阿q正传》的艺术表现独具特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手法,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阿q就是从许多人身上吸取了相似的东西,进行艺术联想和想象而塑造出来的一个典型人物,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概括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鲁迅善于用白描、富于动态的描写手法,简洁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对阿q的外貌,作者没有集中地、静止地描绘,而是在阿q行动的过程中逐步地展现出来。可以用鲁迅的一句话概括:“只要在头上戴一顶瓜皮小帽,就失去了阿q”。作品把阿q放在复杂的矛盾斗争的环境中生活,让他在复杂的人物环境中行动,与各种人发生关系,从而多方面地展示出他的性格,充分地揭示出阿q主义的各种表现。《阿q正传》用喜剧的笔调写悲剧,塑造了富有喜剧性的悲剧性格,喜剧性与悲剧性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阿q的阿q主义是无价值的东西,用喜剧的手法将其撕毁,能引起人们的反省。然而,存在着阿q主义的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