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文档名称:

第六讲:民间故事.ppt

格式:ppt   大小:478KB   页数:7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六讲:民间故事.ppt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9/24 文件大小:4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六讲:民间故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讲: 民间故事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民间故事的概念和类型.
二、掌握民间故事的特征.
教学重点:
一、民间故事的特征.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民间故事及其分类方法
一、民间故事的定释义
民间故事是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的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
在民间,各地对民间故事有各种的称呼,如古话、古经、瞎话等。
对民间故事的定义学术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
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称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在民间文学中,对民间故事的理解主要是狭义的。
二、民间故事的的分类方法
民间故事具有世界性特点。一个民族所流传的故事,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属于国际性或世界性的。人们发现,有许多故事,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民族中间,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国际上,对民间故事进行科学的搜集、整理、研究,是以1812年—1814年德国的格林兄弟发表《儿童和家庭故事集》(即《格林童话集》)为标志的。自此以后的100年时间,可以称得上是世界范围内民间故事搜集工作的“黄金时代”。格林兄弟除了应用科学的方法搜集、出版民间故事之外,还著书立说,使民间文艺学(首先是故事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由于民间故事本身呈现出了世界性特征,因此,一些学者便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比较研究的问题,开始摸索着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主人公及其特征进行分类、编目,试图把千差万别的故事划归成有概括性的、有一定限量的类型。
20世纪初,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民间文学理论家致力于民间故事研究,形成了“芬兰学派”。1907年,芬兰学者卡尔·科隆(K·Krohn)同瑞典学者卡尔·西多夫(K·Sydow)、丹麦学者阿克赛尔·奥利(A·Olrik)在赫尔辛基组织国际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Folkiore Fellows,简称“FF”)倡导下,并于1909年创办不定期的机关刊物《民俗学会通讯》(Folklore munications,简称“FFC”)。芬兰学派的研究方法是“地理历史比较研究”,这一研究方法深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实证主义的影响。
芬兰学派的研究,因为只着眼于情节的类型,难免简单或片面。但是,芬兰学派在民间故事的情节划分、统计分类、编纂索引方面,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