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南京朝天宫导游词.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京朝天宫导游词.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9/25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京朝天宫导游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京朝天宫导游词
导语:南京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朝天宫之名,系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御赐,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京朝天宫导游词,欢迎各位的阅读和参考。
南京朝天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来到了朝天宫。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的古代建筑群中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它位于南京水西门内莫愁路东侧冶山南麓。前临古运河,就是今天所称的秦淮河,背依冶山,飞阁重楼,绿树掩映,素有”金陵第一胜迹”的美誉。
冶山是南京城西的一处著名旅游胜地,古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称之为“冶城西峙”,是南京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山虽不高,但其名由来已久。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设有冶炼作坊,制造青铜兵器,因而得名冶城。三国时,孙权也在此设冶官,专门从事冶铁。东晋时,冶山辟为宰相王导的西园,又称西苑。以后各朝都曾在此修建各种建筑。南朝刘宋时建有总明观。集中了全国著名的文人学士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成为全国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家祖冲之等人曾在此任职。唐代,这里被称为紫极宫。大家知道,道教场所分为宫、观、庵三级。宫,是道教建筑中规模最大一种,观次之,庵又次之。到了北宋太宗雍熙年间(985~987年),于山南建孔子的文宣王庙,不久又改为道教的天庆观。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改名为祥符宫,建太乙殿,仍归道教所有。元朝先后改为玄妙观、永寿宫。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建,主要用于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祭祀天地,国家大典前百官先期练****礼仪,以及官僚、贵族子弟袭封前学****演练朝贺天子礼节的地方,所谓“百司府庶,有大朝贺,皆****仪于此”。“朝天宫”由此得名,并且沿用至今。
清初至道光年间,朝天宫仍为道观所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同治四年(1865年),将江宁府学移于此地,进行重建,形成东、中、西三大建筑群格局。中路为江宁府文庙;东侧是江宁府学,包括学署、名贤祠、乡宦祠等;西侧为卞公祠、卡壶墓。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中路景点,也就是朝天宫的主体建筑--文庙。文庙为琉璃瓦屋面,整座建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建筑布局完整端庄,丹墙黄瓦,金碧辉煌,占地七万余平方米,是江南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文庙建筑,1953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拨专款维修,现在朝天宫的建筑仍是当时修建的规模,基本上是古代文庙和府学的形制。作为文庙,讲究中轴对称。这里中轴线的最南端为万仞宫墙(照壁),由南向北依次有: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下面我给大家一一作介绍。
好,我们首先来到朝天宫的最南面,眼前看到的这条河,是一条自东向西的人工运河,古名“运渎”,为东吴赤乌三年东吴大帝孙权命人开凿,后来成为内秦淮河之一支,俗称秦淮河。河畔北侧矗立着一堵高大的照壁,正南面有“万仞宫墙”四个砖刻楷书大字。“万仞官墙”是古代文庙建筑的特殊标志性建筑,出典于《论语·子张篇》“子贡贤于夫子”一文,用来形容孔子的儒家学说高深莫测。
绕过照壁来到官内,首先看到的是半月形泮池。古称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在泮水之边盖学,称泮宫,后世振兴学校都在学宫前设有泮池,以至形成典制。泮池周以石栏,有涵洞与古运渎河道相通。泮池的北面广场上,东、西两侧的宫墙各建有一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