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讲义.ppt

格式:ppt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讲义.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9/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讲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讲义
实验一混凝实验
一、目的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效果,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确定其它混凝最佳条件。
二、原理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三、设备及用具
1. TS6程控混凝试验搅拌仪一台。
2. 洗耳球1个,配合移液管移药用。
3. 10mL 移液管1根。
4. 1000mL量筒1个,量原水体积。
5. 2 mg/mL(Al2O3计)浓度硫酸铝(或其它混凝剂)溶液1瓶。
6. PHS-2型酸度计1台。
7. HACH 2100N浊度仪1台。
四、内容与步骤
1. 测原水浊度及Ph值。
2. 用1000mL量筒量取6个水样置于搅拌烧杯中。
3. 将测温探头放入仪器旁边盛水烧杯中。
4. 将第一组水样置于搅拌机中,启动仪器,编程序(快速搅拌800rpm、1min、加药;中速搅拌150rpm、10min;慢速搅拌50rpm、10min;静沉30min)。
5. 用移液管向1至6号加药管中分别加入1、2、3、4、5、6mL混凝剂。
6. 运行程序,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沉淀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并记入表格中。
7. 程序运行结束后,由上部取样口取杯中上清液约100mL(测浊度、pH即可),置于六个洗净的100mL烧杯中,测浊度及pH并记入表中。
六、成果整理
以投药量为横坐标,以剩余浊度为纵坐标,绘制投药量-剩余浊度曲线,从曲线上可求得不大于某一剩余浊度的最佳投药量值。
七、思考题
1. 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
2. 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3. 参考本实验步骤,编写出测定最佳pH值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