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连铸方坯漏钢控制.ppt

格式:ppt   大小:5,225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连铸方坯漏钢控制.ppt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9/25 文件大小:5.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连铸方坯漏钢控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炼钢厂方坯漏钢控制
2017年7月20日
XX钢铁炼钢厂职工技术培训连铸工第二期
2
连铸漏钢危害
连铸机漏钢是小方坯连铸生产中常见的工艺事故
降低铸机的作业率,影响铸坯的质量、产量
打乱整个生产组织的秩序
对铸机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充分发挥小方坯连铸高效生产效能,稳定连铸生产,必须进一步减少和控制铸机漏钢,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漏钢主要形式
粘接漏钢
接头漏钢
裂纹漏钢
夹渣漏钢
3
炼钢工作方针
连铸为中心,转炉为基础,设备为保证
以连铸质量为中心,抓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执行率,确保低倍组织、外观尺寸、表面质量,是实现品种质量的关键
以连铸生产为中心,抓全流浇钢率、高拉速生产,释放产能,带动和促进转炉生产,是打造低成本高效化产线的关键
以连铸设备保障为中心,保连铸设备完好高效运行,保障生产顺行,是稳产提质工作的保证
实质为要实现高效连铸生产:
高质量、高拉速、高效率、高作业率、高温铸坯热送
连铸坯质量是轧材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是抓好企业钢材产品质量的核心工作
连铸坯凝固冷却冶金原则
铸坯凝固冷却冶金原则
出结晶器坯壳厚度>临界厚度,不漏钢
液芯不过矫直点(板坯带液芯矫直)
二冷区铸坯表面温度<1100℃,不鼓肚
矫直避开脆性区,低碳钢>900℃
二冷降温<200℃/m
二冷回温<100℃/m
连铸操作原则:三稳定
液面稳定(中包和结晶器液面)、温度稳定、拉速稳定
5
连铸漏钢形式、因素及控制措施
粘接漏钢
也叫抽芯漏钢、悬挂漏钢、V型漏钢、拉断、结壳漏钢,是指在弯月面处凝固坯壳粘在结晶器铜管的铜壁上,不再行走而被撕裂,钢壳被撕裂后,流下的空挡由钢液补充,由于形成的坯壳很薄,继续被撕裂,当撕裂口达到结晶器下口时,即造成漏钢。粘接漏钢从本质上说是初生坯壳部分或整体受到铜壁的摩擦力(阻力)大于坯壳的强度,造成坯壳拉断
具体影响坯壳粘接的因素
结晶器锥度,特别是弯月面处的锥度过大,大大超过坯壳收缩量,造成初生坯壳阻力增加;钢水过热度大,坯壳薄,抗拉强度低;水缝不均匀,结晶器四周冷却不均,造成坯壳生长厚度不同,产生应力集中;保护渣/润滑油耗量太小,使坯壳与铜壁之间发涩,阻力增大;振动参数不合理,振幅偏小,负滑脱时间率较小,造成保护渣/润滑油消耗量小及振动的脱模作用不明显;结晶器弯月面处铜管变形;拉速太快;结晶器液面波动大等。
解决粘接漏钢的措施
(1)提高结晶器的冷却强度。自提高结晶器冷却水压后,结晶器冷却效果大大增强,铜管过烧现象减轻,既增加了初生坯壳的抗拉强度,又防止了铜管过度变形。
(2)保证合适的保护渣耗量/润滑油流量。
(3)优化振动参数,提高振幅,增加结晶器负滑动时间。
(4)降低钢水过热度,杜绝高温钢。
(5)稳定结晶器液面,稳定拉速
6
接头漏钢
接头漏钢是指铸机开浇或者换中间包时,由于打接头不好而造成的漏钢。
接头漏钢的原因
主要在于操作不慎,具体分析为:引锭头未扎好,石棉绳没扎紧;引锭杆下滑,造成石棉绳松动;开浇过大出苗时间不够开拉,坯头强度不够,将引锭头处拉裂漏钢;结晶器表面质量差造成拉坯阻力过大或粘接未能脱模而造成漏钢。
减少接头漏钢的措施
(1)扎引锭的时间不能太早,转炉出钢时再开始扎引锭;
(2)扎引锭时必须把四周的石棉绳扎紧;
(3)达到规定出苗时间,并先振动再拉;
(4)换包时把结晶器内的渣条、渣团挑出,以防出结晶器后,渣子碎裂漏钢;
(5)拉速控制,缓慢提速,不可提速过猛。
连铸漏钢形式、因素及控制措施
7
裂纹漏钢
裂纹漏钢主要是指铸坯角部产生偏离角裂纹,并在裂纹处漏钢。一般情况下,裂纹漏钢发生在足辊以下的二冷段,严重时也发生在二冷二段直至拉矫机位置。
裂纹漏钢的原因
钢水温度过高,拉速过快;中包水口不对中;结晶器铜管锥度过小,
结晶器水缝不均匀;二次冷却不均匀;C/P/S等钢水成份控制不当;
包晶钢包晶反应区更易发生纵裂漏钢。
减少裂纹漏钢的措施
(1)实施低过热度浇注,避免高温钢;
(2)保证水口对中、浸入深度合适;
(3)结晶器、二次水质良好、冷却均匀,防止二冷喷嘴掉落、堵塞
(4)增加结晶器、二次冷却强度,提高坯壳厚度;
(5)包晶钢采取结晶器弱冷、严控成分等措施
连铸漏钢形式、因素及控制措施
8
角裂漏钢
铸坯坯壳在结晶器内形成是反复收缩与膨胀的过程。钢水浇注到结晶器中,在其表面张力作用下,钢水与铜管壁接触形成一半径很小的弯月面,在弯月面根部附近冷却速度很快,初生坯壳迅速形成。随着冷却的不断进行,坯壳逐步加厚,已凝固的坯壳开始收缩,并离开铜管内壁,则铜管与坯壳间形成气隙。随着坯壳下降,形成气隙区的坯壳在热流作用下温度回升,强度下降,钢水静压力再次使其贴向铜管内壁。如此反复,直到坯壳厚度足以承受钢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