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理论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民族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践需要)
⑵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内在要求)
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经验总结)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
⑴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⑵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丰富生动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⑶物质载体和阶级条件: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4)思想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5)外力支撑: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帮助包括理论上的、物质上的、道义上的。)
4、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5)、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5、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科学体系的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5)、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
(1)、理论意义(主要指理论体系之间的继承与发展)
(2)、实践意义(主要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历史意义(主要指理论在某一特定时期的作用)
(4)、现实意义(也称启示,主要指对现时代的作用)
2、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五个功:建党、建国、建军、民族解放事业、社会主义事业
错误:特别是文革
但总的来说功远远大于过,主要从这三方面来看:
(1)、功与过的分量
(2)、功与过的影响
(3)、如何评价“过”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历史根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3)、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4)、思想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发展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发展阶段:2000年建成总体小康社会,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发展任务:
(4)、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进来和走出去、推进城镇化
(5)、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8)、依靠力量:爱国统一战线
(9)、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10)、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外部条件:和平与稳定
9、“四个全面”提出的必然性及相互关系
必然性: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了解决面临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