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奇观胜景高盖山.doc

格式:doc   大小:39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奇观胜景高盖山.doc

上传人:s0012230 2018/9/25 文件大小:3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奇观胜景高盖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奇观胜景高盖山
高盖山座落于永泰县大洋镇,其主峰位于棋杆村,海拔1187米。因该山犹如宝盖浮空,故名高盖。峰顶由数块巨岩围成一平地,因山上常有紫云覆盖(日出日落阳光折射呈紫红),遂又名紫云山、紫盖峰。
此山险峻挺拔,林深路隘。登山顶峰,俯眺四周,只见群恋迭翠,山道逶迤,大有“苍山如海”、“一览众山小”之感。高盖山自古闻名闽中,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延钧自立为帝,敕封为大闽西岳,在此封禅祭天,将其与我国五岳之一的华山相媲美。宋张世南有《高盖山记》,称其为“天下第七福地”,即全国七十二福地之一。
高盖山上有许多洞窟(系火山岩崩塌地貌),最著名的是东、西两个石室,人称“名山室”。名山室是一座道观,藏身于群山密菁之中、断崖之下。观取室名,足见其小。不过,世间之物,原不以大小分贵贱,更何况,道藏文化博大精深,源脉众多,又岂能按地之远近排座次。高盖山多岩穴,草木蒙茸,流泉飞挂,自是一番神仙福地。名山室便建在山半腰的一处岩穴间,巨石覆瓦,峭壁作墙,大有天地为庐之概。纵观上方,整个岩体呈麒麟形态,东室左侧一线天景观高昂的山崖为麒麟头,躯体向西延伸,西室两边矗立的绝壁则为麒麟有力的后腿,名山室就在麒麟腹部。
 
第一奇观——宋代石阶一路名人书卷
名山室道路崎岖陡险,仅靠一条石铺小路通往山顶。从山脚至名山室大殿共1310级,小路弯弯曲曲,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石阶两旁配有斜坡垂带石(宋人称“副子”)。漫步走上青石阶,这些布满青苔的石阶经过岁月的打磨,反而更有了古道悠长的味道。更引人入胜的是,经细端详才发现是一条了不起的至今保护很完整的宋代古道。俯身来看就不难发现,石阶与垂带石上都工整地刻着字,且大多为人的姓名。据专家考证,这些人正是当初捐钱捐物的修路者,有的石阶上还写着当初他们捐物的名字。有的大块石阶上只刻着一个人的名字,被认为是捐了不少钱财的富人。如:“大宋中元甲子元丰”(公元1084年);“元丰癸亥”
(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等,这些人虽然人身已泯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名字却随青石流传下来,在一千多阶台阶上,形成一组距今近千年的宋石刻博览长廊,蔚为壮观。
沿道摩崖石刻繁多。从题刻可以看出,北宋到南宋年间,名山室的香火尤为鼎盛,历代名人云集此处。包括宋代状元许将(闽清县)、五代唐九成进士陈祥道、清代教育家余潜士、清代自号“十砚老人”的学者黄任(住光禄坊早题巷)等在内的历史名人都曾在此读书修身。行至“登云梯”时,两座石峰耸立眼前,有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题刻的“石门”二字;宋状元许将等诗刻,字迹完好。明代诗人、名画家许豸的《名山室》;“梅花历乱扑岩扉,乌道幽深转翠微。满院白云禅榻冷,半山残雨水帘飞。猿盘古树窥僧灶。叶落香坛点衲衣。不用虎溪遥送客,庐山高士己忘归。”更是把名山室说得淋漓尽致,使人们好像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古道保留了较完整的宋代规制。虽然各个朝代都有修建,如明末永泰白云人黄文焕的“黄坤府计败杉螑怪”后当官回乡修路的传说等,但都基本保持了原来路线和路两旁的垂带石形制,阶梯的石板条除了少数损坏更换外,也基本保留原样。小道上每一块古石都是文物,正象万里长城上每一块墙石都是文物一样,走在这条古道上似乎走进了时间的遂道中的宋朝年代,堪称奇观。难怪宿白(北大考古系主任,现国家文物专家多是他的学生)老教授说:“名山室古道是全国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