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课后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qsrkmc24 2018/9/2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课后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表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孩子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孩子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孩子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孩子理解课文,让孩子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由于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平原地区,对于草原却是陌生的。因此课的开头,我即请孩子们欣赏着优美的歌声及草原的画面。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美丽的草原美景所感染。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孩子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
“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孩子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学完这一课后,让孩子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美丽的草原》,远处,蓝天下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飘荡……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在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孩子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孩子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孩子学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