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山亭育才中学:陈文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2)通过荒漠化成因的思路,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地理的研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紧紧抓住荒漠化的成因,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构建荒漠化形成的认知结构。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荒漠化的基本原理知识,对家乡和其它地区不同类型的荒漠化提出探究思路。进一步熟练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资料的一般地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关健,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其结果是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牧草减产以至绝收。据统计,全球36亿公顷耕地和牧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0多亿美元。荒漠化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盲目垦荒和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
一荒漠化
阅读课本P18 ,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明确: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过度的
经济活动而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
表现形式为:
耕地退化土地沙漠化
草地退化→石质荒漠化
林地退化次生盐渍化
西部
贺
兰
山
东部
地形
特征
地形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地形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内陆盆地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
高原
辽阔坦荡
内蒙古高原
2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
西部
东部
降水
海陆位置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200mm以上
距海近
大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地区
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200mm以下
距海远
小
沙漠戈壁
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绿洲农业山地畜牧业
问题思考:
有何变化规律?
明确:(1)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2)植被自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有何变化?
明确: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北坡多于南坡.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造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及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表现在哪几方面?
①过度樵采↗燃料需求增多→过樵↘
↘为增加收入→滥挖草原↗
人口增加
植被破坏→加速荒漠化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A、沙区边缘……
B、荒漠地区……
达标练习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3、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气候异常 B、人类活动 C、雨量的变化 D、干旱环境
4、2000年春天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
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长、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
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
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1)我国___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季常遭受风
沙灾害,_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
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______的恶果。
C
C
B
西北
东北
西北季
气候异常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草场退化
过度樵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