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物理八卦22.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物理八卦22.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9/27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物理八卦2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物理八卦22(李政道) 2010-09-25 17:54 (分类:物理奥赛)
按:始终有两个人一直萦绕在脑海,怎么也绕不过去,却又不知从何谈起;假期又重新读了《李政道传》和《杨振宁传》,轮廓更清晰了些,早晚要写,还不如趁现在。打算分为三篇:李政道、杨振宁、李杨之争。尽量客观公正,但这很难做到~~~~
一直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1946年,吴大猷教授为什么会推荐年仅19岁没有文凭刚念大二的李政道去美国?
  也就是吴大猷凭什么断定他已具备物理学家的所有潜质?
2、李杨合作讨论问题时,是用中文还是英文交流的?
3、李杨最终彻底破裂到底是谁先公布于众的,到底是谁一直在说谎?
4、李杨各自的专长是什么?都写了哪些合作文章?每一篇谁的贡献更大一些?
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年轻时期
晚年时期
1、
1946年,三名教授共选了六名学生去美国学****考察,华罗庚选了孙本旺去学数学,到了美国又选了徐贤修;曾昭抡选了唐敖庆、王瑞去学化学,吴大猷选了学物理的李政道和朱光亚,(他们一行竟然是为了造***,蒋介石派他们去美国学****技术。)
 
2、
华罗庚在美国理发,理发师又问:“要不要洗头?”他同样点头。理发师又问:“要不要吹风?”他还是点头。又问:“要不要按摩?”同样是点头。等到所有项目都做完,华罗庚竟付出了30美元!(不仅对中国留学生,就是对一般美国人来说,就是拿到现在这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3、
曾招抡去打电话,把钢币投进电话机后,由于听不懂电话里的英语说明,钢币总是又掉出来,如此反复多次,仍然打不通。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每一个人负责听一个英文单词,最后终于破译了电话里的英语录音:“Tell your telephone number please.”(由此可见他们刚到美国时的英语程度,但语言这东西关键还是靠环境,很快他们就完全适应,交流自如了)。
 
4、
  吴大猷从英国来到美国后,也多方为李政道联系学校。他听说芝加哥大学对学历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就建议他去芝加哥大学试试。李政道到了芝加哥大学后,就一个人到招生办公室去。芝加哥大学能够接受没有正式大学毕业文凭的学生,但是有一个要求,报名者必须熟读过校长胡庆斯()指定的几十本西方文化的古今名著,要理解贝多芬等人的古典音乐并且要通过考试。李政道不用说熟读,就连那些名著的书名和作者都没有听说过。他急中生智(如果李政道真去看那指定的几十本西方名著,估计现在没准也没全看完,那就少了一位物理学家),对招生办公室的那位女负责人解释说:“我来自中国,对东方文化的古典名著,像孔子、老子、孟子等的学说尚有些造诣,而这些东方名著与胡庆斯校长指定的名著的水平相当。”他并说,如果需要,可出题对他进行考试。那位女负责人觉得李政道的说法有道理,当然她也不可能出题考试,于是就同意李政道进研究生院做旁听生试读。
5、
 李政道入学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介绍芝加哥大学各系的说明书。他记得那上面说,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器重“出类拔萃”的学生,系里并不鼓励学生去修课(大牛的学校果然与众不同,可以不修课,可以没文凭,只要出类拔萃就行)。当然也为那些需要指导的学生设立课程。他心里想这才是一个名牌大学应有的风格。在云南的西南联大则截然不同,在那里学生必须修课。
 
6、
不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