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犯错误效应——承认错误的家长更可爱
 
有一位妈妈苦恼地对我说:“星期天,我在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鱼缸被打破了,因为儿子平时比较好动,我就以为是儿子淘气时打碎的,就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当时很委屈,一直说不是他的打碎的。我以为儿子在狡辩,就打了他一下。晚上,孩子他爸回来了,说鱼缸是他拿东西时不小心打碎的。我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孩子,但是,我是一个爱面子的人,我对儿子说:‘虽然不是你打碎的,但是,你平时太淘气,以后要注意。’没想到,儿子接下来就不愿意跟我说话了。我知道当时我没有向他道歉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但是,我放不下家长的权威,而且,现在也不知道怎么跟儿子谈这件事。”
 
这位妈妈的苦恼就在是害怕在孩子面前犯错误,害怕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会失去家长的威信。其实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中成长的,永远不在孩子面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许多父母认为,家长要树立权威就得不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承认。其实,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等人作了一项实验。
他们准备了4个人(问题测验的应试者)的讲话录音,让每个被试者听其中的1个。这4个人是:(1)未犯错误,有超凡能力的人;(2)一个犯了错误,有超凡能力的人(在谈话快结束时,笨拙地把一杯咖啡洒在自己的身上,这一犯错误在录音里是用声音表现出来的);(3)犯了错误,能力平庸的人;(4)未犯错误,能力平庸的人。
实验结果发现,犯了错误而能力超凡的人被视为最有吸引力;犯同样错误的庸人被认为是最无吸引力的;十全十美的人(未犯错误),其吸引力居第二位;平庸的人(未犯错误)处于第三位。
这个实验提示的现象就是犯错误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种“犯错误效应”。我们知道,在其它条件都相等的情况下,如果一个教师的能力越强,学生越会尊敬他。但是,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通常是极为复杂的。虽然学生尊敬周围那些有能力的教师,但是,有非凡能力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不安,有时候反而会对他“敬而远之”。而那些能力非凡却难免会犯错误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喜爱。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一个用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远比固执、专横的父母要可爱的多。”因此,我给家长的建议是:
 
建议一:不要怕在孩子面前犯错误
我认为,家长的威信并不是在维护自己的面子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家长自己犯了错误却委屈孩子,这样的家长是不可能建立威信的。相反,家长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或寻找适当机会与孩子谈论自己的错误,这其实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的最佳教育方式。只有孩子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产生由衷的敬意,家长的威信也才会真正树立起来。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
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
陈晖在她的著作《享受成长》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该吃饭了,可儿子看电视正在兴头上呢,连叫几声,只是三个字:“等一下。”说他几句,他倒说我烦,把门一摔,饭也不吃,躲进自己房里蒙头睡觉去了。我气不打一处来,没理他,倒是他爸爸劝得他去吃了饭。第二天,我便把此事给忘了,坐在沙发上正看着电视呢,儿子走了过来。“妈妈,对不起。”“怎么啦?”
“我昨天惹你生气了。”“哦,知错了就好。你是妈妈的儿子,妈妈不会总记着的。”我当时心里一